三湘都市报5月13日讯(全媒体记者李琪通讯员屈慧莹)想做近视手术摘镜?想了解哪种手术更适合你?术后效果如何?先看看这份《中、欧国际近视手术大数据白皮书2.0》。
5月12日,爱尔眼科联合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健康传播与促进专项基金、新华社新媒体中心与中南大学爱尔眼科研究院、爱尔数字眼科研究发布《中、欧国际近视手术大数据白皮书2.0》(以下简称《白皮书》)。
《白皮书》基于—年间,涵盖中国、西班牙、德国、奥地利、意大利等5个国家,年龄跨度18—85岁,共多万名患者、超万眼的近视手术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对中、欧近视手术现状的多维度特点的深度剖析,以更好地让全球近视人群通过先进技术拥有优质视觉体验。
年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千人中有0.7人进行了近视手术,而在中国,这一比例为每千人中1.5人进行近视手术。虽然相比年中国千人近视手术量(0.7人)有所提升,但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的近视手术率仍然较低。相较之下,年美国、欧洲、韩国千人近视手术量分别为2.2人、2人、6.3人。
从年龄分布看,中国的近视手术人群平均年龄为24.7岁,以20岁以下人群为主,手术高峰期在夏季;而欧洲的近视手术人群平均年龄为32.8岁,以25—29岁职场人士为主,手术高峰期在春秋季;在性别方面,中国25岁以下人群中,选择近视手术的男性占比较高;而25岁以上,则女性选择手术的比例更高。相比之下,欧洲各年龄段选择近视手术的男女比例较平均;在手术度数方面,欧洲低度近视(度—度)手术人群最多,占比40.8%;而在中国,中度近视(度—度)手术人群最高,占比达到53.9%。
《白皮书》显示,近视手术后呈现良好的安全性、稳定性及可预测性。术后一天裸眼视力≥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的比例,正逐年增长。
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屈光分委会副主委、医院集团屈光手术学组组长王铮教授指出,随着近视手术知识的广泛传播,中国的近视手术率正逐年上升,表明公众对近视手术的科学性和安全性的理解正不断加深,从而有助于提高“有效屈光不正矫正覆盖(eREC)”。而科技创新与临床应用的紧密结合,正推动近视手术向“个性化、定制化”方向发展。这一进步将更好地满足广大近视人群对更高视觉质量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