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眼发病越来越多发病年龄越来越小
主持人:于主任好,我们国家的儿童,近视眼的发病率呈现什么样的态势。
于刚教授:目前我们国家儿童近视发病率居高不下,而且近几年上升的趋势特别快。在亚裔国家如新加坡、香港、台湾、中国等地都呈现同样的上升趋势。
主持人:亚裔国家的近视眼发病率高是跟这些国家青少年学习负担重有关吗?
于刚教授:有密切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近视眼的发病有两个原因,一是连续用眼时间过多,另一个是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我国的学龄儿童学业负担重,每天用眼读书的时间会过长,以上两个致病因素都满足,也就导致了我国儿童近视眼发病率持续走高的状况。
主持人:您说的近距离用眼,现在很多孩子玩iPad、电脑,是不是更是近距离的用眼?
于刚教授:对。现在很多家长用iPad对孩子进行早教,甚至拿着iPhone给孩子玩游戏。本身这些多媒体的工具就创造了一个近距离用眼的环境,再加上现在多媒体上给孩子设计的游戏或课件都非常生动有趣,孩子一玩就是三、四个小时,就造成了连续用眼的状况。这对孩子的视力危害巨大。医院诊治近视眼的儿童逐年递增,医院眼科近视眼患儿占门诊量的比例从前年的25%到去年的30%,今年估计要达到40%。
主持人:发病年龄是不是也有提前的趋势?
于刚教授:对。八、九十年代,孩子出现近视的情况多发生在中学阶段,可这几年,我们门诊经常会遇到5岁的近视眼患者,甚至有4岁的患者。有的孩子来就诊时,检查视力,近视的度数都超过、度。我有一个小患者,爸爸妈妈都在国外留学,爷爷奶奶是大学教授。孩子到我们那儿就诊的时候,不到4岁,会两千多个字,但近视的度数已经有多度。爷爷奶奶知道以后非常痛心,明白了长期近距离用眼对孩子视力的巨大伤害。
如果儿童在使用眼睛的时候,能够把“长期、近距离”这两个情况克服,近视就不会发生或很少发生。比如看动画片,一小时的动画片最好分三个阶段去看,看20分钟就到门口或者到外面看看远处的树,我们把它叫做远眺,远眺的目的是放松眼睛里的睫状肌。睫状肌是位于眼睛内部呈圆环状的平滑肌,它的作用在于调节焦距。青少年眼球处于发育期,调节能力强,不管看远处或近处的物体,都能依靠眼内睫状肌的自动收缩和松弛来改变晶状体的凸度,使物体的光线能准确地聚集在视网膜上而看清物体。
孩子近视加重的病根也发生在睫状肌上。当孩子疲劳用眼时,睫状肌会特别紧张而出现痉挛,就像生活中见到的橡皮筋儿,如果总是把它拉得过紧,它就会失去弹性。睫状肌长期紧张,眼球的巩膜组织就会处在睫状肌持续痉挛而造成的长期机械性压迫下,眼球壁逐渐延伸,眼轴就变长,致使远处来的光线在视网膜以前成像,表现出孩子看不清的现象,我们就称之为近视了。
建议孩子在近距离用眼20分钟后就适当远眺一下,主要目的就是放松睫状肌,避免睫状肌痉挛的发生。就像很多举重运动员和跑步运动员,当赛完一场,就会躺在那儿由按摩师帮着放松肌肉。眼睛的睫状肌长在眼睛里,不能直接用手按摩,但是我们可以用远、近交互视物的方式来放松它,跟相机的光圈一样,对焦远处光圈就小了,对焦近处光圈就大了。
家长如何尽早发现孩子的近视问题
主持人:现在近视眼发病年龄越来越小,像三、四岁的小孩还不会表述自己眼部的不适,家长怎么早期发现孩子的视力问题?
于刚教授:我们根据小孩视力障碍的情况,大概归纳为几种表现方式。一个是孩子看电视总喜欢往前跑,不跟成人同时坐在沙发上看,尤其看到特别喜欢的节目会往前冲,这个时候家长就应该对孩子的视力引起重视,医院检查。
还有的孩子看电视、看书都喜欢眯眼。很多孩子不是单纯近视,还带散光。他看到的物像是虚影,用眯眼的方式形成聚焦就看清楚了,这种情况也应该及时检查视力。再有的孩子看电视、看书喜欢歪头,因为有的孩子是斜轴散光,他会通过歪头把这个散光主观校正。
第四种情况,有的孩子看iPhone、IPAD这种电子屏幕的时候几乎都放在眼睛前面看了,这也提示孩子的视力可能出现异常。有以上这四个信号,提示我们孩子不仅是近视,还可能合并有其他的很多疾病,比如白内障等等。所以我们建议孩子有以上这些症状,医院去检查、验光。
青少年近视眼患者能做准分子激光手术吗?
主持人:现在比较流行做近视眼矫正手术,这个适合青少年吗?
于刚教授:这种手术一定要18岁以上,且每年近视度数增长不超过50度,才考虑手术,18岁以下的千万不能做。因为青少年的屈光状态不稳定,眼睛是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生长的过程,过早施行屈光手术,很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后重新出现近视增加的问题,导致不得不重新配戴眼镜。同时,准分子激光手术具有一定的手术风险,且手术远期效果还不十分明确,不适合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