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性近视是相对真性近视而言。真正的近视眼是正视眼的屈光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即解除了调节作用后,眼的远点位于有限距离之内。换句话说,近视眼是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因素而造成眼球前后径变长,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后在视网膜前形成焦点,引起视物模糊。而假性近视眼,是在看远处物体时还有部分调节作用参加。
常见于青少年学生在看近物时,由于使用调节的程度过强和持续时间太长,造成睫状肌的持续性收缩,引起调节紧张或凋节痉挛,因而在长时间读写后转为看远时,不能很快放松调节,而造成头晕,眼胀,视力下降等视力疲劳症状。这种由于眼的屈光力增强,使眼球处于近视状态,称为假性近视。假性近视和真性近视从症状上看都有视力疲劳、远视力不好而近视力好的特征。但假性近视属于功能性改变,没有眼球前后径变长的问题,只是调节痉挛,经睫状肌麻痹药点眼后,多数可转为远视或正视眼。如果按真性近视治疗戴了近视镜片,眼睛会感到很不舒服,因它并没有解除调节痉挛,甚至还有导致近视发展的危险。 2什么是真性近视真性近视:也称轴性近视,其屈光间质的屈折力正常,眼轴的前后径延长,远处的光线入眼后成像于视网膜前。
真性近视临床主要特点为:
①近视程度多为中、高度近视,发生、发展时间较长,并且患者眼球外观不同程度的外凸。
②真性近视很难自我调整恢复。
真性近视与假性近视的最大区别在于屈光间质(角膜、防水、晶状体、玻璃体)的屈光正常,而视轴变长。其主要原因在于长期近距离视物。
3什么是混合性近视混合性近视也叫中间性近视或称半真性近视,它是指平时呈现近视状态,使用睫状肌麻痹药物后或雾视后,近视的屈光度降低,但还不能全部消失者。这类近视的发生既有调节因素,也有器质因素,调节松弛后减少的屈光度是调节紧张的结果,余下的屈光度则是器质性因素的结果。三种情况的处理方法①假性近视是功能性的,由调节痉挛引起,眼轴正常。多见于年龄较小,发病时间较短,屈光度较低的儿童少年。假性近视不应戴近视眼镜,经休息和恰当治疗可以恢复正常。
②真性近视是器质性的,由眼轴变长、角膜弯曲等原因决定,与调节无明显关系。多见于年龄较大,发病时间较长,屈光度较高的青少年。真性近视应戴近视镜以矫正远视力。
③混合性近视是真性近视附有假性近视成分,既有器质性改变又有功能性因素,经治疗可有部分改善,但了需要用眼镜矫正远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