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
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老师可以说是替孩子们操碎了心,除了管好学习还得管生活,有的男生女生刘海太长遮住眼睛了,老师也会提醒“该剪头发了”!有的家长和孩子可能会奇怪,长刘海碍着谁了?其实,刘海除了本身遮住了视线,而且也极大地影响着青少年的视力发展,甚至造成近视。刘海和近视,怎么能扯上关系呢?
那些让孩子们近视的原因
光线从前方进入眼内,经过角膜、晶体等折射,当眼睛状况正常时,光线会在视网膜上聚焦并投射出清晰的图像,经过大脑处理信息后,最终可以看到景物。当我们想要看近、看远时,就得依靠虹膜后方的睫状肌,它身上有无数根小绳子一样的悬韧带“拉住”晶状体赤道部。睫状肌的收缩和舒张改变了晶状体的屈光力,从而改变光线折射的角度,让光线始终都能落到视网膜上。
当眼球聚焦于远处,睫状体松弛,晶状体变得扁平;
聚焦于近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则变得凸起。
当刘海过长遮住眼睛,前方的物体也会被头发丝分割地模模糊糊,大家可能就会习惯性地开始眯着眼睛,希望从头发丝的缝隙中看清前方的物体,但进入眼睛的光线也被无意间减少了。在光线暗时,我们会下意识地伸长脖子希望看得更清,同时眼睛会进行睫状肌收缩、双眼内聚和瞳孔收缩等调节动作,但由于光线又暗,瞳孔又不得不放大。这样一来一去地拉扯眼睛,就会造成眼疲劳,导致睫状肌麻痹无法放松,从而出现调节性近视,也就是常说的假性近视。
近视和远视时眼轴长度对比
近视之后等待还是主动出击
很多家长在刚得知孩子近视的时候,好像并没有把这当做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甚至觉得,孩子眼睛还没“定型”,如果多注意用眼习惯,就能让视力恢复如初,反而认为总戴上眼镜就摘不掉了,还会让近视加重。但事实上,这种说法并没有证据支持。不及时矫正视力,会过早消耗完“远视储备”,甚至会加快近视进展。
“远视储备”的概念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比较陌生——孩子在刚出生时,由于眼球相对较小,所以视力大多处于远视状态,随着眼球的不断发育,眼轴(眼球前后直径)增长,在12岁以前眼球发育完成,达到正常视力,屈光度趋于0。这个正视化过程中逐渐减少的远视度数,就是“远视储备”。
孩子生活中不正确的用眼习惯,以及遗传影响的天生眼球发育,都会成为消耗远视储备的因素。当远视储备提前被耗尽后,孩子就可能会近视,这时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正确的矫正,孩子在近视情况下为了看清楚,会养成更多错误的用眼习惯,给眼睛增加负担,随着眼轴的不断发育变长,导致近视度数的加快增加。通常孩子的眼轴增加1mm,近视度数就会加深约度。
而视力矫正做的就是在发现孩子近视时及时通过配镜给眼睛提供足够支持,恢复到正确的矫正视力,让孩子可以清晰地看到东西。同时,在生活中注意养成正确的用眼习惯,就能大大减缓近视发展的速度。在中国医科大学的一项研究中,对50例8至12岁近视学生分别采用戴镜足矫和戴镜欠矫两种矫正方式,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近视增加程度,发现足矫组近视增加比欠矫组显著变少。
近视无药可治,需要尽早预防
可能你早已发现,近视并不是突然形成的,而是我们在长期不健康的用眼环境和习惯中养成的永久眼部损伤。因此,与其发现问题之后再来补偿、矫正,更加有效的办法是提前替孩子考虑到,并持续进行近视预防和视力监测。
首先,无论近视的风险高低,家长们应该对孩子进行近视进程管理。在《近视管理白皮书》中多次提到的近视管理方法,就是提前为孩子建立包括病史、眼部检查及屈光检查项目在内的屈光档案,它就像是一本学霸的学籍档案,将孩子从3岁起的视力动态变化全部记录在册,并根据检查并对比前一年的结果,不仅有助于发现屈光异常,还有助于及早发现儿童的眼疾,并及时给予适当的干预措施。而这个档屈光档案应该尽量选择一些可靠、有资质的正规医疗结构。
近视,已成为当今社会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