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手术之前我还有点担心,怕痛嘛!没想到这么快就出来了,都没什么感觉。”刚做完全飞秒近视激光手术的傅女士,在镜头面前开心说道。
5月30日上午10点,“全飞秒微笑中国榜样”公益直播在浙江大医院眼科屈光手术中心举行,由浙大一院眼科屈光中心主任杨亚波教授亲自主刀为榜样人物免费手术摘镜,揭秘全飞秒手术全过程。此次直播在杭州新闻App、橙柿互动App、都市快报微博、抖音号、快手号五大平台一齐开播,总计超过万人次观看。
杨亚波教授是国内最早一批做全飞秒手术的专家,也是浙江省首位做全飞秒手术的医生,有着丰富的屈光矫正手术经验,已完成全飞秒手术近5万例,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
“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行动中,不只我们医护人员,还有很多各行各业的同胞都奋战在抗疫一线,疫情过后也是这群人为我们复产复工保驾护航,那么我们屈光中心想尽己所能,为他们献上一份礼物——免费的全飞秒手术,同时对于想要做手术但仍在观望的朋友而言,也能使他们对此更有了解。”杨亚波教授谈及此次公益直播的初衷时说道。
杨亚波教授与手术患者合影
此前,都市快报全城征集榜样人物活动反响强烈,吸引了警察、教师、记者、社区工作者、保安、医护人员、园林工程师等多名各行各业朋友报名。可以说,大家的摘镜愿望都很强烈。经过层层筛选,有10位优秀榜样人物成功入选,获得免费摘镜机会,小傅便是其中之一。
???
■
终于摘掉眼镜
■
眼中的世界慢慢清晰
???
傅女士是一名社区干部,来自绍兴柯桥。去年疫情暴发的时候,她一接到通知就取消春节假期,返回到工作岗位投入抗疫战斗。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每天戴着口罩的她上门为居家隔离的居民测体温、送物资,同时做好居民的安抚工作,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现在疫情相对好转,傅女士工作仍旧不放松,对社区外来人员进行亮码测温登记,安排居民打疫苗。
“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的,我以后也可以教育我的孩子说妈妈在疫情期间努力面对,希望他能像妈妈一样勇敢。”傅女士说道。
为什么想摘掉眼镜?傅女士诉起了苦,她初中时开始近视,已经有十多年了,现在近视度数多度,厚重的镜片给她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疫情期间戴着口罩工作时眼镜很容易起雾,夏天出汗时眼镜也经常滑落,傅女士为居民送物资时,腾不出手来,就只能勉强抬起手臂不时推一下。
当天,做完全飞秒激光手术的傅女士感叹:“终于摘掉了这个累赘!非常期待摘掉眼镜后的生活,用自己的眼睛重新看看这个世界,也能更好地投入工作和生活。”
中学科学教师廖先生也是此次幸运入选“全飞秒微笑中国榜样”公益活动的一员。年初,疫情来势汹汹,廖先生和其他老师第一时间在“学习强国”上开放了面向全国中学生的免费公益课程,帮助孩子们实现“停课不停学”。当时,他给来自四川、湖北十几所中学多位初三学生复习课程。
直播画面,杨亚波教授手术中
廖先生初中读书时经常熬夜学习,再加上用眼习惯不太好,近视逐渐加深,至今戴眼镜已经15年了,度数有多度。和大多数近视患者一样,摘掉眼镜一直是他的心愿。
“一开始有点雾蒙蒙的,但我能感觉到世界在慢慢变清晰!”刚做完全飞秒激光手术的廖先生难掩激动的心情,在直播间里大方地和主持人、医生们分享了自己当下的感受。他说,自己报名前做过不少功课,医院里近视激光手术已经非常成熟,“尤其像浙大一院这样有权威专家坐镇的,我是完全可以放心把自己交给医生的。”
???
■
全飞秒激光手术到底安不安全?
■
你想问的专家都给出了答案
???
相信很多近视患者对到底要不要做全飞秒激光手术会有所犹豫,一方面很希望能摘掉眼镜,另一方面又有点担心,能不能做?安不安全?效果如何?会不会有后遗症?近视会不会反弹?
针对大家的这些疑惑,当天上午在直播间里,杨亚波教授及其团队一一进行了解答。
首先,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全飞秒激光手术的,术前要进行20多项严格的检查,由医生来综合评估。像角膜太薄的,近视度数超过度的,近视度数不稳定的,有眼底疾病的,年龄太小或太大的患者,是不能做全飞秒激光手术的。
其次,近视激光手术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兴起,从最早的表层激光手术到后来的半飞秒准分子激光手术,再到如今的全飞秒激光手术,技术经历了一代代更迭,相比于前两种术式,全飞秒激光手术更微创、更舒适,精准性也更高,术后视力恢复快,大部分患者术后第二天便能恢复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而不影响其正常生活和工作。
最后,杨亚波教授表示,患者近视激光手术后出现近视反弹的概率仅在千分之二到千分之五。之所以会反弹,和手术本身无关,而多与患者自身的角膜条件、年龄、用眼习惯等有关。因为采用激光手术矫正近视并不是真正的病因治疗,造成近视的潜在原因并没有被去除,所以术后也应尽量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盯着电子产品,注意用眼卫生。
本文转自:都市快报年5月31日B5版
记者:张煜锌金晶
点赞
点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