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大脑君拿掉自己的眼镜,10米开外就人畜不分的时候,总是会想,古人到底会不会得近视,近视了他们该怎么办呢?所以,今天就让大脑君来专门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摘掉眼镜,人畜不分
古人会不会近视?实际上,古人患近视眼的人群比例是远远小于近现代的,因为古代大部分人都不读书,成天在家忙农活,男耕女织,生活方式健康的很,得近视的实在占少数。
但对于那些一心想考取功名、高中状元的文人骚客,每天挑灯夜战,难免会罹患近视的毛病。
历史上记载过几位有名的近视眼,其中少时砸缸,后来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司马光,就是个近视,他自述「素有眼疾,不能远视」。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也是近视,而且是高度近视。南宋叶梦得在《石林燕话》中记载“欧阳文忠近视,常时读书甚艰,惟使人读而听之。”意思就是说大文豪欧阳修近视以后读书非常不方便,只能让侍从在旁边念给他听。
古人近视了怎么办?作为近视同类,你一定和大脑君一样好奇,在没有眼镜也没有近视矫正手术的漫长岁月里,古人们是如何与近视作斗争的?
中医里管近视叫“能近祛远”症,通常的治疗办法就是服用中药和针灸。虽然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中药和西医均无治愈近视的作用,但是我们聪明的祖先还是想了不少办法来“提高视力”。
制作健康灯油宋代的《养病漫笔》中写道:“枸杞子榨油,点灯观书,能益目力”。这个“健康灯油”大概就是现在市场上那些护眼灯的鼻祖了吧。
洗眼睛一般不愿意折腾的人,更多采用的是外洗法。据说,大文豪苏轼曾因写作过劳患上了目痛,就采用此方法:打一盆热水,然后用双手洒在紧闭的眼睛周围。通过采用这种外洗的方法而得以痊愈。(历史传说,请勿模仿)
服用中药《本草纲目》中记载了多种有明目功效的药材,比如芜菁花“主治虚劳眼暗,久服长生,可夜读书”,槐实“令人可夜读书,延年益气力”,苍术“治目盲,燥脾去湿宜用”等等。
放大镜东汉王室刘荆的墓中出土过金圈嵌水晶放大镜,该镜直径1.3厘米,可以放大物体5倍。说明至少从东汉开始,古人就已经用放大镜来阅读了。后来眼镜被西方传教士带入中国,在清朝的时候才真正流行开来。
▲金圈嵌水晶放大镜
摇头晃脑我们都看过影视作品中的古人在读书时,脑袋时常是左摇右晃的,看起来颇为滑稽。但是,养生专家表示,古人摇头晃脑的动作相当于“眼保健操”。
因为摇晃头脑可以改善脊椎,使人体和书籍保持一定的距离。再者,摇头晃脑时基本是闭上眼睛的,这样可以缓解眼睛疲劳。
编辑看完这篇文章,眼睛是否有点疲劳了!快和大脑君一起来学古人摇头晃脑一下吧!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删。
RECOMMEND推荐阅读如果爱因斯坦和我是小学同学……历你的大脑有多久没去健身房了?史免费领取价值元的雾化润眼仪!消只因与你们在一起,这个冬天的温度刚刚好息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