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声明,这是一篇现学现卖的科普,我本人不是眼科大夫,也不认识眼科大夫,文中这些方法我也没有一一体验,只是把我自己找的资料汇编了一下,仅供参考。
我是初中开始近视的(主要是我自己作的,不属于遗传性近视),高中配第一副眼镜,度数不高,看黑板的时候用一下,看书就得取下来,高三的时候换了一副度数高点的。高中毕业之后就再没去验过度数,平常除了去陌生的地方要看标记牌,或者等人的时候怕漏过以及去电影院┭┮﹏┭┮,我基本都不愿意戴眼镜,因此一直过着“两米开外雌雄同体,五米之外六亲不认,十米之外人畜不分”的生活。我自己瞎习惯了感觉还好,倒是我妈一直鼓励我去做个矫正手术。
最近又说到这个事儿,我想着就算要去矫正,也得先知己知彼,于是就系统了解了一下。资料来源包括CNKI的中文论文、一些介绍性的英文博客和知乎用户的个例分享,因为信息来源博杂,加上我本来也不是抱着搞学术的严谨态度来看的,所以没法一一注明出处。好在只是一个简单的科普,以常识为主,我尽量不引用有争议性的观点。
「讲真,我当年自己写论文看文献都没这么认真的,我一个文科生我容易吗我」
首先,我们通常所说的近视、远视、散光等症状都是由于屈光不正造成的(眼睛的成像原理初中物理都学了的,屈光不正是什么就不多解释了),这是一种无法治疗,只能矫正的症状,目前针对屈光不正的矫正方法有很多,我总结下来做了下图,接下来的内容都是围绕这张图展开。本文主要讨论角膜屈光手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激光手术,剩下的置入型的矫正手段大家可以自己根据名称科学使用搜索引擎。
1.几个概念
1.1角膜的分层
我们的眼角膜是非常薄的,一般在微米左右,也就是0.5毫米的厚度。但是,这么薄的角膜,还是包括不同的细胞结构。根据细胞结构,角膜可分为5层,如图所示。
所有的激光手术所做的事情都是让角膜中心变薄,要变薄就要减少一部分组织,其中表层切剥手术减少的部分主要是角膜前弹力层;而基质层手术,顾名思义减少的就是基质层。
表层切剥手术一般是先剥离角膜上皮层,然后用准分子激光气化前弹力层,术后需要佩戴角膜接触镜,等待新的上皮层长出(对,这是一个可再生的组织);而基质层手术是从基质层上部切割制成角膜瓣,气化部分基质层,然后将角膜瓣盖回去,这类手术的问题是盖回去的角膜瓣只是附着在角膜上,并不是长在上面,所以一旦剧烈运动或者眼部受伤可能会移位脱落,因此体育活动较多者如军人、警察等,一般选择前者。
1.2制瓣
制瓣就是把角膜掀一瓣起来,好方便后续操作。根据削切位置的不同分为角膜上皮瓣和角膜瓣。
下图为LASIK示意图,被板层刀削起来的部分就是角膜瓣。
也有不需要制瓣的手术:
1.2.1PRK(如下图),这个手术是比较早期的做法,用工具把角膜上皮刮走了(反正还会再长出来),所以不存在制瓣。
1.2.2TransPRK(如下图),可以简单粗暴地理解成用准分子激光把上皮层和前弹力层气化了,术后新的上皮层长出,角膜剩下四层组织。
1.2.3全飞秒(如下图),这是目前最先进的技术,直接在角膜上切开一个小小的口子,然后切除一部分基质层,从切口中取出来。
1.3准分子激光和飞秒激光
准分子激光是肉眼不可见的超紫外线激光,可以将一部分角膜的气化,角膜厚度将变薄,角膜的弧度同时下降,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
而飞秒激光是红外线激光,而且是人类目前在实验室条件下所能获得最短脉冲的技术手段,由于其非常非常精确(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来),基本上可以把它想象成一把无孔不入而且可以随意变换形态的切割刀。飞秒激光一开始只是代替角膜板层刀完成角膜瓣制作的过程,气化角膜的工作还是由准分子完成,也就是所谓的半飞秒,后来因为太好用,又发展出了全飞秒技术。
2.几种手术的利弊比较
2.1PRK
这种手术目前已经比较少了,一个是疼,一个是恢复期慢,除非是有特殊要求,一般医生也不会推荐你做这个,所以这里不讨论。
2.2全飞秒
全飞秒作为一种新技术,以微创、安全著称,但是优缺点都很明显。
先说优点:因为切口很小,所以术后恢复很快,基本做完手术就能正常用眼;而且因为没有制瓣,也不用担心瓣膜脱落。
缺点是:手术适应范围较窄,近视度数太低或太高都不行;切剥的基质层厚度均一,不是个性化切剥,浪费了一些角膜组织;术后若二次近视,几乎不可能二次手术;以及,最贵,而且医院非常少。
2.3LASIK
这里的LASIK包括飞秒LASIK(半飞秒),后者可以看做是传统LASIK的升级,升级的地方在于,前者是用板层刀制瓣,后者是飞秒激光制瓣,造成的结果是:a.前者比后者更疼;b.后者切剥更精确,可以保留更多角膜厚度。
「↑飞秒LASIK图示,蔡司是手术仪器的牌子,产自德国」
除此之外,二者的优缺点都比较一致:
优点:保留了角膜上皮和前弹力膜,更符合角膜生理状态;恢复时间较短,一般手术当天视力可以恢复到1.0或以上,第二天即可正常用眼;这个手术引进我国已经有二十多年历史,技术比较成熟;中高度近视的人也可以做。
缺点是: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较高,轻点的包括干眼、眩光、夜视力下降等,严重的有角膜炎、圆锥角膜等症状,更严重可能失明(台湾的那个蔡瑞芳医生说要封刀的就是这种手术);不能剧烈运动,因为可能导致角膜瓣移位;不适合角膜薄的患者,而且一般也没法二次手术。
2.4表层手术
手术类型
TransPRK
LASEK
EPI-LASIK
切剥上皮组织的方法
准分子激光
酒精
角膜上皮刀
痛感
最低
最高
居中
术后恢复时间
较短
较长
较长
以上三种都是表层手术,所不同的只是移除角膜上皮组织的方法,其中,EPI-LASIK是LASEK的升级版,因为机械制瓣比酒精制作的上皮瓣更薄更平整,留下了更多角膜,而且也避免了酒精入眼的不良影响。
除此之外,其共同的优缺点如下:
优点:对角膜厚度要求不高;术后没有角膜瓣,可以剧烈运动,完全恢复后揉眼睛也没问题;高度近视也可以做,二度近视之后有二次手术的可能。
缺点:恢复期长,术后要佩戴接触镜等待新的上皮组织长出来,这个过程一般在一周左右;术后一周眼睛不能进水,一个月不能看电子产品,三个月不能游泳;疤痕体质的人不能做;可能会有角膜上皮下浅层浑浊(haze)的并发症,手术后1-3个月最明显,轻度haze可以消退,严重的haze不能完全消退。
3.后遗症的问题
后遗症主要和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3.1医院的资质、所使用手术仪器的品质和主刀医生的水平;
3.2术后是否谨遵医嘱,是否规范复查和用药;
3.3运气(这个几乎是最重要的)。我看的中文论文里边有交叉对比LASIK和LASEK,还有对比EPI-LASIK和transPRK的,样本量在60到之间,最后的结论都是二者在临床上效果差别不大,样本们都恢复地挺好。但是知乎上也看到一些手术并发症比较严重的例子。所以,手术有风险,想清楚了再交钱。
综上,所有的手术里边,比较值得推荐的是transPRK、EPI-LASIK和飞秒LASIK(半飞秒),三者各有长短,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三者中间取舍。不管选择哪一种手术,最重要的是术前要做全面的检查,要知道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近视矫正手术的;另外就是术后一定要谨遵医嘱,定期复查,该滴的药水一滴也不能少。
最后,祝所有的近视眼们都能早日重见光明。
??iOS用户缴费处
CNKI下一篇论文几块钱呢
总结和作图
真费劲儿啊欢迎付费阅读把钱给养生号不如给我啊~
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