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这次疫情,今天是高考第二天了吧。高考后选什么专业(初始职业发展方向)是个大问题,毕竟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如果看文的你周围有面临选专业的小朋友,今天职友给普通家庭的上进孩子推荐下:有一种工作,集众多职业优点于一身。核心需要的,就是努力学习和认真工作。来围观下优点
前(钱)景好:毕业即高薪且持续高薪、社会地位好;
不挑地域:一二三四线城市任君挑选;
工作强度中等:加班可选,不用熬夜,不出差;
永不失业:行业对人力资本依赖极高,在可见的将来机器无法替代。朝阳行业预计未来几十年依然供不应求;打工不开心了可自己单干;不会中年危机,不用担心35岁后被裁掉只能开滴滴或者卖保险(指被迫改行,没有看不起滴滴和保险的意思哈);
无硬性要求:不要求外表(没有疫情也要戴口罩),身高不重要,不看家庭背景;对教育背景有一定要求,但是不是死的,可以通过进修弥补。
是什么职业呢?答案就是:牙医。职友拍胸脯打包票绝对童叟无欺。
1.薪资真的高吗?
拿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口腔A股上市公司通策医疗的年报数据计算,年的职工平均工资是约20万元(=(年末应付员工薪酬-期初应付员工薪酬+本年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员工总数),在多家A股公司中大约可以排到前20%,排除国企在多家民企里可以排进前15%。通策的多名员工中有70%都是医护人员,且旗下的医疗机构主要分布在二三线及以下地市,这个数有一定参考性。
当然了,用这种一抡平均的算法,高收入被平均了。实际在市场化机构做牙医,一般来说收入会分为基本工资+业绩提成。做相对昂贵的治疗,比如种植牙、牙齿矫正这些技术难度高的项目,客单价很高(比如全口种植大概收费是十几万以上,隐形正畸3~5万),提成很可观。
具体算法比较复杂,大概可以这么估算:比如某医生一个月正常做了20-30万的治疗(普通水平),大概会有10%的提成,加上基本工资,年入50万妥妥的。如果是从业年限长的知名医生,年薪在百万级别很常见的。
那不禁要问了,如果刚开始没有客人来做治疗,岂不是只有基本工资吗?这就说到了行业特点,因为医生太过于珍贵,行业内普遍在前6~12个月,对新入职医生提供保底工资。特别是新开门诊复诊和老客介绍新客较少,不管做没做诊疗,一律有保底工资,一般看地域和医生年资和技术水平,大概会是几千元~几万元/月。
毕业于名校固然好,但是只要技术过硬,通过进修提高,非名校出身,在民营机构执业,学历的影响并不太大。
如果医生自己当老板开门诊(按城市和规模,开一家门诊投入在万至几百万不等,做了几年牙医的都开得起),那么这种经营模式下,收支结余基本可以达到诊疗收入的50~60%,年入数百万不是梦(在经济水平良好的地方都可以实现,不一定是一二线和区域核心城市)。
2.行业趋势怎样能一直高薪吗?
供求关系决定价格。目前确定的是,国内需求远远没有满足(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口腔医疗行业年增速约在15%(引自太平洋证券研报)。
同时牙医因为培养周期长,供给十分有限。但口腔诊疗极其依赖人力投入,医生资源就是做口腔诊疗的核心要素。作为对比,眼科倚重设备,医生的重要性远不如口腔。能不能用机器人替代牙医,从目前可见的未来,不能。
近半年疫情影响,各线下服务业深受打击,门诊收入短期内会降低,也会影响医生的薪酬。但作为永远的朝阳医疗行业,能给人更好的生命质量,“牙口好胃口就好”,一口好牙预计可以延长十年人的寿命(实话,并没有收宣传费)。做牙医的长远图景仍十分理想。
3.为什么牙医可以拿高薪
我国的人均医疗资源都很稀缺,其他学科的医生的平均收入好像没牙医那么高,为什么?因为口腔诊疗的大部分不是医保项目(属于有了更好,没有也能活),部分项目还有美学、容貌改善属性,纯市场化定价(其他学科的自己想想),定价由品牌、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综合决定。所以口腔医疗不仅有医疗属性,还有非常强的消费属性。现在买什么股票涨得最好,消费股对吧
▲消费和医疗股都是男神,金融只是备胎口腔诊疗举办门槛不算高,各个民营的口腔门诊似乎每个街区都有,没医生怎么做生意?市场竞争下对核心资源医生的追捧就不奇怪了。另外,牙医随着执业年限的增加,可以说是越老越吃香,拼技术而不是拼体能,可以有效避免35岁效应和中年危机。
▲关于中年危机的调侃(网图)独立性强,一般不涉及生命、风险较低。所有的诊疗基本一个医生+助理/护士就可以完成,不需要住院(省了地方和设备),不需要多大规模,不需要很多设施(单店固定房租、装修和设备投入几十万到-万),更不需要麻醉师、N个助理、护工、推病床的等等(分钱的人少)。治疗安全性高(对比医美),医患关系简单,客户管理不算太复杂,牙没做好给患者真诚道歉退钱重做呀。牙医在公立机构做可以,在民营机构做可以,自己当老板做也可以。
4.离客户越近,价值实现就越容易
牙医创造价值的过程链条非常短:直接面向最终消费者,定制并实施口腔问题的解决方案。同时直接接收客户的反馈,进行产品和服务的迭代。在此过程中,有机会与客户建立长期信任度与个人品牌,意味着长期的口碑、客流等,非一锤子买卖此生不见,非常符合现在时髦的所谓“私域流量”。
为什么有的行业对人力资本的依赖也高,但是却不能实现人人高薪呢?在一般企业里为了向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需要协同多要素投入,包括人力、牌照、资源等。一般公司各部门各团队完成的那一部分,很难在最终销售额中进行精确的价值判定。所以一般企业更倾向于按照市场平均的薪酬水平综合KPI考评等,结果就是趋于平均化。
口腔诊疗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客户质量高。不同于一些传染病、慢性病纯属穷病。没有钱的人是不会花很多钱看牙、甚至不看牙的。只有对生活质量有要求,希望吃得好活得开心,追求长远健康的人群才会在口腔健康上付费。由此天然筛选出人群中有支付能力的客户。
5.做牙医有缺点吗?
做牙医,需长时间学习,坚持认真努力:合法独立执业必须考出执业医师,有要求的会追求主治、副高。牙医靠技术吃饭,学习过程较长,如果在技术上有追求,工作后也需不时进修。比如白天看诊,晚上上网课,定期参加培训,着实辛苦。
长期的智力资本投入。要从小牙医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大医生,除了技术,还需要在个人品牌打造、客户关系管理、门诊运营等非医疗事务上花心思。如果要自己当老板开门诊,门店选址、房租、资质、客户来源等等都要操心了。
没有规模效益(比如互联网或者游戏:增加用户,边际成本很低近似于零),一时间只能为一个客户做诊疗。收入完全来自于工作时间的诊疗收入,技术大牛还有部分讲课收入。如果年纪大了、身体抱恙停下来,就没有现金流。随着个人品牌影响力的扩大,可以提高工作时间内每次诊疗的收费,但收费是有天花板的,不能无限制的提高,太高客户会流失。
如果想通过学一门技术,可打工可创业,越老越旺不怕失业,行业长期向好,学口腔当牙医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远期从医疗转向管理,自己当老板从接诊中解脱出来,雇佣更多的医生做诊疗,成为资本玩家赚取分红。更有目光长远者,利用近年的医疗投资热,自营门诊被投资人并购,从此红尘作伴活的潇潇洒洒,悠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