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米外人畜不分……五十米外雌雄难辨……
“十米外人畜不分”、“失去了眼镜堪比死亡”、“新买的眼镜好难配衣服”……说起近视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许多从小就近视的人表示:我们活得忒不容易了!
可近视给我们带来的负面影响绝不仅仅只是“看不清”“不方便”“不好看”,它还可能意味着你无法应征入伍一圆当兵梦、无法通过民航招飞考试翱翔蓝天……许多梦想还没起航就已早早折翼,无数人都为此忧心忡忡!
虽然人人都知道视力很重要,可国人的视力依然在每况愈下,近视人群也越来越低龄化!年卫健委新发布的《近视防治指南》指出,我国近视人数已超过4.5亿,而中小学生的近视率在60%左右,个别地区竟高达80%,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看不清”大国。
儿童近视是如何发生的?
眼睛是通过调节睫状体的收缩或舒张,从而改变晶状体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舒张,晶状体凸度变小;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凸度变大。
刚出生的时候,孩子眼睛的眼轴比较短,而角膜的弯曲度比较大,这种生理结构使得孩子在6、7岁以前,眼睛都是远视的状态,所以睫状肌长期处于不同幅度的收缩状态。在此期间,如果孩子眼睛常常超负荷工作,特别是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将导致用眼疲劳,远视状态结束的时间可能会提前,而且这种疲劳的积累极易让孩子发生近视。
近视按发病机理可以分为:假性近视(调节性近视)、真性近视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混合性近视。假性近视是由于眼球的睫状肌痉挛,是一种功能上的异常,若不及时防治,会使眼球前后径变长,形成真性近视,则是一种结构上的异常。
泛滥的电子屏幕
是模糊孩子双眼的罪魁祸首!
电脑、iPad、手机等电子阅读产品的使用人群越来越低龄化是越来越多孩子近视的一大重要原因,它们对孩子眼睛造成伤害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个原因是频闪,另外一个是发出的有害光源。
由于电子屏幕不断闪烁,眼睛的睫状肌必须频繁运动,睫状肌长时间得不到松弛,高度紧张,使晶状体过度屈曲,增加屈光度,时间一长可导致睫状肌痉挛,造成调节性近视。若不及时防治,很快就会演变成真性近视。
此外,电子产品发出的有害光源,如蓝光,可以穿透晶状体到达视网膜,对眼睛造成光学损害。如果电子产品不合格,对眼睛的损害更大。
具体表现在以下场景:
1、屏幕小、字体小,是造成眼睛伤害的主要原因。孩子眼睛会与屏幕贴得相当近,这就需要睫状肌高度收缩,增大调节幅度。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眼睛负责调节看远看近的肌肉———睫状肌力量较强,当过度看近,特别是长时间使用电脑及相关产品时,就会出现视力疲劳,进而影响眼部聚焦功能,诱发近视,长此以往还会造成弱视或斜视。
2、玩画面跳跃的游戏,以及坐在颠簸的车上或者行走时观看,对眼睛的伤害特别大。因为变动太大的画面、不断闪烁的电子屏幕,使得眼睛的睫状肌必须频繁运动。睫状肌长时间得不到松弛,高度紧张,使晶状体过度屈曲,增加屈光度,时间一长可导致睫状肌痉挛。
3、屏幕色调太亮、太刺眼,会增加眼睛工作的强度。同时对孩子眼睛视网膜也是一个非常强的刺激,很容易导致视网膜与黄斑区的损伤及病变,随之出现的是视力的下降和色觉敏感度的降低,严重甚至会对孩子尚未发育完全的视神经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4、过于专注地盯着屏幕,会使得眨眼频率显著减少。正常情况下眼睑瞬目的次数为每分钟15-20次,但在看电脑、手机,特别是精神高度集中地玩游戏时,眨眼的次数可减少到2-3次,眨眼减少的结果是泪水蒸发过多,泪膜破裂过快,眼睛表面得不到湿润、保护,久而久之就出现了眼干、眼涩等症状,引发了干眼症。
有危害也不能不用
该怎么办?
尽管电子阅读产品有如此大的危害,但在生活及学习的一些环节中,已无法回避对其的使用,那如何安全的使用电子阅读设备呢?
1、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已经发布了《儿童眼及视力保健技术规范》。《规范》指出,学龄前儿童(0—6岁)操作电子视频产品时间每次不宜超过20分钟,每天累计时间建议不超过1小时。眼睛与各种电子产品荧光屏的距离一般为屏面对角线的5~7倍,屏面略低于眼高。《规范》还建议,培养儿童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包括正确的看书、写字姿势等;持续近距离注视时间每次不宜超过30分钟。
2、对于学龄儿童,每次接触手机电脑的时间不要超过半小时。同时将电子产品的亮度调节到感觉较舒适的程度。使用电子产品的距离也要控制,使用电脑和手机等电子产品,保持40-60厘米左右是比较合适的阅读距离,看电视时则最好距离3米以上。
3、尤其要增加孩子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的时间,增强体质,提高眼外肌和睫状肌的调节力。户外运动是唯一有效的预防近视发生的方法。另外可以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营养要均衡,不要吃太多的零食,尤其是甜品和饮料。
孩子视力已经下降了
该怎么办?
对于近视,预防固然重要,但发现孩子视力下降后,家长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同样重要。
1、假性近视不可盲目佩戴眼镜。
我国近视患儿在发病初期多是由于课业负担太重或是不加节制地看电视、用电脑、玩手机等,近距离用眼过度导致调节紧张、睫状肌痉挛的假性近视,在这一阶段,只是一种功能上的异常,并不是眼球的前后径延长所致,这时视力下降的状况是可以逆转的,不能盲目地直接配眼镜。
近视眼镜(凹透镜)导致入眼光线进一步发散,会因此引发眼睛的进一步调节,这样做的结果是使本来就调节紧张的假性近视又加重了调节负担,于是促进了眼睛疲劳和近视度数发展,假性近视反而变成了真性近视。正确的做法是:医院,进行散瞳验光,检出眼睛真实的屈光度数,合理佩戴眼镜。如果散瞳验光后,近视度数消失了,就说明孩子患的是假性近视,如果散瞳验光后,近视度数减少,那么减少的那部分度数就是假性近视导致的度数。
2、患上真性近视一定要佩戴合适的眼镜进行矫正。
常见的硬性眼镜分两大类,一类是白天佩戴的矫正视力,一类是晚上佩戴的角膜塑形镜,能延缓青少年近视进展。
戴眼镜会让眼睛近视度数加深?
不得不说,这是很多人的观点,乍听一下好像很有道理。不过目前,尚未科学研究证明佩带眼镜会加深真性近视的度数。
如果佩戴眼镜后度数仍不断加深,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眼睛要到成年以后才逐渐稳定,青少年前后径生理性延长的过程也是近视加深的过程。
2、不重视用眼卫生,如看书写字离得很近、时间过长,走路或乘车时看书,在过强或过暗的光线下看书,容易产生视疲劳,导致近视度数增加。
3、由于潜在的眼疾造成视力暂时下降,却误以为近视而佩戴近视镜。
4、验光度数不准,如果戴上偏高度数的近视镜,必然会使近视加深。医院,由专业的验光师进行散瞳后的检影验光。
5、未区别真假近视。由于用眼过度引起的假性近视是不用戴眼镜的,只要注意用眼卫生即可恢复。有些家长在孩子看不清时,医院进行规范的检查,就直接给孩子配眼镜,反而“弄假成真”。
如果确定是真性近视,佩带合适度数的眼镜,平时也注意用眼卫生,近视度数是不会自己增加的。
眼睛是孩子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感受世界的窗口,驶向成功彼岸的帆船。让我们携手孩子、家庭、学校及社会,共同努力,留住他们眼中的清晰世界。
本文首发:身体密码破译局本文作者:赵权威副局长责任编辑:李兴鹏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