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为近视烦恼吗?
想摘下眼镜清楚地看看世界的模样吗?
虽然知道可以通过手术实现,
但没有胆量去尝试,
这可怎么办?
今天,就给大家揭秘近视手术
背后的神秘面纱……
一起来看看吧!
LASIK术后角膜扩张
准分子激光近视手术(LASIK)最早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对于高度近视患者是一种比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割术(PRK)更加安全的手术方式。在20世纪80年代,PRK凭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取代了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成为屈光手术的常规选择。然而对于高度近视的患者,PRK的治疗效果有限,缺点在于恢复时间长、晚期回退风险高、明显视物模糊,甚至有角膜瘢痕形成。
最初,LASIK仅在高度近视的患者(如-7.00DS)中施行,医生为-20.00DS甚至更高度数的患者实施这种手术。在早期术前和术中,测量角膜厚度并非常规操作,仅在需要排除明显的病理性角膜病变,或为帮助医生选择负压吸引环时才进行检查。随着医生操作角膜微切器的技术不断成熟,以及患者对于术后即时效果的不断提高,LASIK很快成为较低度数近视患者的手术选择。
年,Seiler描述了1例LASIK术后发生角膜扩张的病例。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的类似病例被报道。并且相当一部分的患者接受了重建视觉的角膜移植手术。角膜扩张的患者在接受LASIK术后的数月或数年时间内,发生无痛性、进展性的视力下降。角膜地形图检查提示角膜中心或旁中心的凸出,与圆锥角膜有非常类似的表现。
最初,患者一般能通过配戴眼镜或角膜接触镜提高视力。如果角膜扩张进展就可能需要应用硬性角膜接触镜矫正出现的不规则角膜散光。如果硬性角膜接触镜不能提供患者满意的视力,患者需要接受角膜移植术治疗。幸运的是,并非所有的病例都进展到这一阶段。
LASIK术后角膜扩张(Post-Lasikectasia)并不多见,发生率0.01%。一些特定的危险因素可能诱发LASIK术后角膜扩张的发生。因此,在此类近视眼患者中LASIK手术需要谨慎实施。这类情况包括:真性圆锥角膜患者、角膜地形图提示为顿挫型圆锥角膜的患者、透明边缘角膜变性患者、术前角膜曲率48.00~49.00DS的患者,以及计算残余角膜基质床μm的患者。在一些研究中,年龄小、度数高及角膜厚度μm的患者也被纳入此类情况中。
参考文献
RoyAS,DuppsWJ,Jr.patient-specif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