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电子产品的普及,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使人们足不出户便知晓天下事,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些电子产品的出现,让不少学生早早就患上了近视。为了保护您孩子的视力,各位家长们赶紧来看看孩子近视的早期症状都有哪些,赶紧防治吧。
现在,孩子们和各种电子设备接触越来越多,户外活动越来越少了,近视发病率逐年上升,并且逐渐低龄化。近视的发展很难逆转,高度近视更是如此。对于近视,“防”至关重要,所以家长们在生活中要细心观察孩子的一些表现,有些极有可能是近视的早期特征。
1.喜欢眯眼看东西
近视是指看近处清楚而看远处不清楚的一种状态,属屈光不正,外界物体通过眼球屈光系统的折射,无法汇聚在视网膜反应区域,因此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成像。如果孩子老眯着眼看东西就要当心了,因为近视患者眯起眼睛看事物时,可以减少光线的散射,减少像差,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视力,能让自己看得更清楚一些。然而长期眯着眼睛看事物,会导致眼部肌肉疲劳、紧张,使眼睛近视度数加深得更快。
2.看东西过近
如果你发现孩子看东西离得很近,或看电视时,不自觉地往电视机跟前走,往往是孩子视力变下降的表现,有早期近视的可能。因为近视看不清楚远处,且近点(人眼看近处最清楚的距离)前移。
3.写作业时揉眼睛
由于揉眼睛压迫眼球,造成角膜变平,屈光力发生变化,可以暂时性提高视力。因此,发现孩子作业写了一会开始揉眼睛,可能提示孩子视力下降了。
4.看东西皱眉
一些近视的孩子常常有皱眉看东西的习惯,这是他们试图改善视力的一种方法。因为皱眉可以造成眼睑及眼外肌的变化,使眼球形态及角膜发生变化,从而能看得清楚些。
5.看稍远的物体拉扯眼角
一方面,拉扯眼角和眯眼一样,可以减少光线的散射,达到“调小光圈”的效果。另一方面,拉紧眼角后,眼睑对角膜形成一定的压力,造成角膜被压平,屈光力发生改变,可以让轻度近视视力暂时性地提高。一旦外力消失,角膜就会回弹至原始状态,长期拉扯眼角,会造成眼睛更大的散光。
因此,一旦家长发现孩子有上述这些症状,就应该高度警惕是不是患了早期近视,医院进行视力及屈光检查。越早发现控制越好,避免因发现过晚造成孩子近视性弱视或发展成高度近视。一般情况下,非遗传性近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阅读时间过长及其他用眼活动,如长时间玩iPad、看手机屏幕等给眼睛带来超负荷的调节负担。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盯着一个地方看,睫状肌会痉挛,暂时失去放松的能力,造成视物不清,从而形成假性近视。长此以往,痉挛的睫状肌可能刺激眼球前后轴的拉伸,造成无法逆转的真性近视。
以下是预防孩子近视的几点建议:
1.建议孩子多进行户外活动,研究发现,每天坚持2小时户外活动,可有效预防近视及近视加深;
2.注意读写姿势及握笔姿势,阅读40分钟后望远处或闭眼休息10分钟,课间10分钟一定要到户外活动;
3.连续看电视不要超过1小时,超过一小时尽量让孩子休息一会儿,转移一下注意力;
4.让孩子有节制的接触电子产品,长时间近距离的盯着电子屏幕对孩子的眼睛伤害很大,尽量不要让孩子长时间玩电子产品;
5.清淡饮食,均衡营养,也有助于孩子视力保护。
最后,祝各位同学学习视力都是棒棒的!
(来源:儿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