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在上海读1年级的小朋友,学习跟不上,后老师给家长打
“老师写在黑板上的字孩子大脑接收慢,每次看黑板上的字需要反应一下才可以,由此我推断孩子可能是近视眼。”
家长听到这样的话几乎是没有高兴的,大抵是孩子才读1年级如果开始佩戴眼镜,以后的生活之路多少有点阻碍。
但孩子自己也反映想佩戴眼镜,孩子只想要一个清晰的世界,完全不会多想其它。
老师说的话,我们也听进去了。
尽量减少孩子接触电子产品,家长想验证一下是不是假性近视,这是初次的选择。
但一次家长会让人改变了想法。
01家长会上几乎全班的同学都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只有个别的几个小朋友没有被老师叫到。
结束后问及老师学生的情况,老师说了2句话:“嗯,这个,她学习比之前好很多,但眼睛看不到呀。”
家长顿时明白老师的意思。
学生在校也有视力测试,4.8,4.6显然不过关。
然后给一张单子让学生再进一步去筛查视力,进行干预。
不是不相信筛查的结果,而是想要更专业的筛查,于是开医院去检查。
这是家长第一步需要做的选择,选择这医院近视门诊进一步确认。
专家号和普通号如何选择?
根据以往在这个城市看病以及陪家人看病的经验,如果看病之前没有做过任何检查,可以先挂普通号,把该做的检查都做了,然后再看专家号。
给儿童检查视力,果断挂了一个专家号,40元,有医保也就是21元挂号费。
在这个城市有医保的好处也显示出来了。
02预约好之后,医院其中的一个院区,医院看着不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上海的市中心的位置,医院的环境低调不奢华但有内涵。
这里承载着人对清晰世界的向往。
近视门诊我发现儿童和青少年比较多,戴眼镜的儿童也能看到不少。看到很多家长都是大包小包的带着,很多人是从外地赶来的吧,虽然我们也是外地人。
专家号不用等待很长时间,医生简短的几句话结束后,开单子检查。
看病的流程繁琐,但医生的话简洁明了,一切用数据说话。
接下来的检查才是真的繁琐。
近视检查需要经历的步骤:缴费,去药房取眼药水,扩瞳人工验光,每5分钟滴一次眼药水,间隔5分钟再滴,持续5次,25分钟,然后休息30分钟,去检查。
检查结束再去人工验视力,验光的医生结束后说:“小孩有点近视”
接着又开始去验眼部A超,检查结束没什么问题。
单纯的只是眼睛近视。
三个检查持续好几个小时,最后让医生看检查结果。
医生说:“只有佩戴眼镜才能阻止度数的加深”
“有没有别的方法,比如矫正之类的?”我问
医生接下来的一句话让人瞬间没有反应过来:“怎么我说北,你说南呢?没有什么好方法,只有佩戴眼镜”
当时我想说“挂专家号是为了寻找多个选择,如果专家和普通的医生认知一样,挂专家号的意义在哪”
但我忍住了,或许医生给的就是最直接的办法,家长只是对目前近视治疗的方法期望过多。
询问结束,开始配眼镜。
03医院就有专门配眼镜的地方,过去看到好几个家长在咨询配眼镜的问题,旁边有个年轻的妈妈说她家孩子远视,医院配还是去外面。
医院配眼镜的价格真“香”
配普通的近视眼镜:镜框+,+,+,这只是镜框的价格。
镜片还没算在里面。
如果稍微好点的眼镜即可以让你度数涨的慢一点价格在4到5千。
据那个年轻的妈妈说远视比近视配眼镜的价格还要再高一点,所以在纠结。
我们没有纠结,这里是魔都,只做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
医院配眼镜还是在外面配合适?
这个问题,我们不知道答案。
医院普通的眼镜框,眼镜片。
配眼镜是家长在为自己以往的行为在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