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的验光条近视手术不可或缺的检查
角膜屈光手术患者术后复查时,除了常规的视力、眼压的检查,还要做一个“电脑验光”的检查。很多患者在做完这项检查后会收到一张记录着密密麻麻数字的“小票”,这张“小票”上记录的是什么意思呢,又意味着什么呢?
解读验光条
上图就是一张常见的的电脑验光单:
1.R和L代表分别代表右眼和左眼的测量数据;
2.“S”是指球镜度数,即我们常说的近视、远视,如果数字前面是“-”号代表近视,“+”号代表远视;
3.“C”散光度,由于散光是一个矢量,因此它还有方向性;
4.“A”就是散光的方向,也叫散光轴向;
5.“S.E.”代表等效球镜(等效球镜=球镜度数+1/2散光度数),用来评估眼睛整体的屈光状态;
了解验光单的内容之后,有些患者发现,为什么我都做完屈光手术了,电脑验光还是检测出我有度数呢,这是手术做的有问题吗?
对于屈光手术而言,医生和患者都希望在术后达到理想的屈光状态,即球镜和散光均为0度,此时,患者近视、远视、散光均不存在。
一般来说,由于人眼的调节波动,以及手术环境、患者配合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患者术后电脑验光度数或多或少都偏离0度的目标屈光状态,比如在±0.25D以内、±0.50D以内或者±1.0D以内,少数患者甚至可能偏离超过1.0D。
从临床经验看,屈光状态在±0.50D以内对于调节正常的人来说不会有影响。如果术后电脑验光条显示屈光状态超过±1.0D(度),真的是手术没做好吗?
术后前期验光条异常因素
01-角膜基质层水肿
术后早期角膜基质水肿尚未完全消失,对于屈光状态存在一定影响,特别是对于术前近视、散光较大的患者,由于术中角膜切削量较大,炎症反应重,可能导致角膜水肿,度数向远视方向偏移。
02-角膜上皮愈合不佳
PRK/LASEK/TPRK手术中由于去除角膜上皮,术后早期角膜上皮需要一段时间再生并修复,早期由于上皮愈合不光滑或上皮厚度未达正常,造成角膜界面不规则,也会影响屈光状态,几次复查中屈光状态会有些许波动。
术后中远期验光条异常因素
01-调节因素
角膜屈光手术后,由于消除了框架眼镜的棱镜效应,调节需求量突然增加。部分患者术后长时间看书、手机、电脑,使得负责调节的睫状肌长时间处于收缩状态,可能出现调节异常引起“假性近视”。
还有部分患者自身近感知调节过强,由于电脑验光只是通过透镜组和图片模拟无穷远的景象,无法真正放松调节。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术后验光条向近视方向偏移,部分患者验光条甚至在-1.0D~-2.0D,但实际远视力并不受影响。
02-干眼因素
由于角膜屈光手术会切断部分角膜神经并造成角膜前表面规则性下降,部分患者会出现干眼或使得原有干眼情况加重,由于干眼所导致的泪膜不稳定甚至角膜上皮粗糙,常常使得验光条上出现轴向变化大且度数较大的散光,这种情况下积极治疗干眼,待眼表状态好转后,验光条也会恢复正常。
电脑验光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术后验光流程,对于门诊大夫的诊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由于其受多种因素影响,结果并非完全真实可信。门诊医师会根据患者术后多方面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患者屈光状态,并进行处理。
如果术后发现验光条偏移较大也不必惊慌(特别是在视力较好的情况下),积极就诊并配合治疗,相信最终还是会达到理想的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