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研究团队七年前发表在眼科与生理光学期刊的一份文献比较了球面镜片框架眼镜与软性隐形眼镜矫正同一组人群近视后的周边离焦情况。
研究团队当时根据以往的研究认为视网膜的周边屈光状态可以影响近视眼的发生和发展。研究中对10例中高度近视(-5.00屈光度到-8.00屈光度)青年人(平均年龄24岁,年龄19-29岁)进行了调查。使用开放式验光机来测量眼睛主要注视方向的轴向和离轴屈光度,并使用框架眼镜和隐形眼镜矫正屈光度。在鼻侧和颞侧视网膜水平方向上30度范围内每5度测量一次,在鼻侧和颞侧视网膜上,注视轴向和离轴10度和20度方向也进行了眼生物测量。
样本注视轴向平均等效球镜屈光度为-6.33±0.31屈光度,平均眼轴长度为25.99±0.20毫米。样本的平均相对周边屈光度在未矫正时为远视(+0.90±0.14屈光度),在用球面镜片框架眼镜矫正时为远视(+1.01±0.13屈光度),但在用隐形眼镜矫正时为近视(-1.84±0.61屈光度)。隐形眼镜的近视周边离焦矫正效果显著。
研究团队当时总结数据认为用常规球面眼镜片矫正中度至高度近视眼的屈光不正会导致视网膜周边远视离焦。用传统的球面软性隐形眼镜矫正同一只眼睛会导致视网膜周边出现明显的近视离焦。这些结果证实了早期研究的一般发现和其他人对光学模型的预测。如果周边视网膜的屈光状态确实影响近视的发展,那么这些数据表明戴传统隐形眼镜的近视发展应该比戴传统眼镜的慢。然而以往的一些研究比较近视进展与传统框架眼镜和传统隐形眼镜没有这样的差异。
声明:本文并非医学诊断建议也非眼部健康信息建议
攘攘皆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