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和弱视
孩子从出生到3岁这段时间,是视力发育的“黄金期”。但由于视力发育的好坏不能非常直观地被观察出来,所以有些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就会有所疏忽。等到孩子上了幼儿园,做视力检测时,才发现竟然近视了或存在其他视力问题。
近视形成原因?
遗传和环境是导致近视的两大元凶。
其形成原因是由于孩子长期近距离看事物或读写姿势不准确,导致眼负担过重,眼外肌及睫状肌过度调节,对眼球产生过多压力造成的。
初期形成了视疲劳和假性近视,短期内不能及时改善这种视疲劳和假性近视,就会形成真性近视。通常真性近视后,眼球会从正球体向椭圆形方向变化,眼轴变长、眼轴每增加1毫米,对应近视度数增加相应增加。
情况
概念
相同
不同
真性近视
儿童和青少年长时间看书或游戏等近距离用眼,如果眼底发生病理性改变,则称之为真性近视。
视
远
视
力
下
降
在用睫状肌麻痹剂散瞳后,验光检查继续表现为远视力下降
假性近视
儿童和青少年长时间看书或游戏等近距离用眼,但是眼球并未发生病理性改变,这种情况通常称之为假性近视
在用睫状肌麻痹剂散瞳后,验光检查显示为正常视力
长时间得不到消除,会转化为真性近视
为什么一旦近视,度数加深就像滚雪球呢?
因为,眼球因为压力已经形成了椭圆形,随着年龄增长,眼睛逐渐发育,眼球也会形成更大的椭圆型,眼轴就越来越长,近视度数也就原来越深。
儿童及青少年视力下滑参考戒线
视力下滑
视力警戒线
1.5下滑到0.8
0.8是视力开始受损的警戒线
0.8下滑到0.3
0.3是视力严重受损的警戒线
0.3下滑到0.1
0.1是留守光明的警戒线
所以,排除遗传因素,近视并不是一夜间形成的。孩子一旦发现近视,必须要干预!而且一定是越早越好——孩子6岁近视,等到9岁才干预,很可能又加深了不少度数。
近视有哪些危害呢?
视力低下,影响学习;高考视力限制专业,如军事学院、测控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等。
中度近视,会导致眼球突出,眼睑松弛,影响身心发育,破坏形象。
高度近视容易引起玻璃体混浊、视网膜出血和脱落而致盲,其白内障、青光眼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
如何干预防控近视?
针对性训练
1、疏通眼部周围经络,促使眼睛更好吸收营养
2、自然远眺,放松睫状肌,改善睫状肌紧张
3、巩膜锻炼,增强巩膜稳定性、坚韧性和弹性
4、锻炼眼肌,使眼肌平衡发展并增强调节功能
5、训练远视能力和聚焦能力
6、按摩放松眼部神经和肌肉,改善肌肉紧张
7、通过强化训练看事物的信息度和敏锐度,使大脑和神经中枢反应加快。
户外运动
增加小朋友每周户外活动时间从5小时增加到14小时,可减少近视发生率。在户外太阳光促进了身体多巴胺分泌,这对近视防控非常有效。
如何改善弱视?3-6岁是改善弱视的黄金时段
早发现早训练早改善
弱视训练的黄金年龄
弱视训练的黄金年龄是3岁到6岁之间。
儿童各年龄段视力治愈标准
年龄
3岁
4岁
5岁
6岁
6岁+
理想
屈光
+2.5D
+2.25D
+2.00D
+1.5D
+0.75D
裸视
范围
0.5-0.6
0.7-0.8
0.8-1.0
1.0-1.2
1.2-1.5
矫正
视力
0.5-0.6
0.7-0.8
0.8-1.0
≥1.0
≥1.0
弱视训练需要持之以恒
儿童弱视的训练只要及时,方法得当,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但是有一部分父母反应,我们的弱视明明达到了一定标准,为什么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又回到了开始呢?
因为你没有巩固,就好像骨折一样,不是说医生告诉你可以下地走路了,你就开始爬高上低,那样骨头并没有完全的长好,你大幅度的运动又裂开了,弱视和骨折是一样的道理的。弱视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做好了前面的还有后面的巩固呢,家长和孩子要配合,好好做训练,这样孩子才能更好地改善弱视。
很多家长都面临这样一个问题,每天带着孩子奔波在不同的地方,尝试了各种方法,为什么还是没有改善弱视?
可能因为你缺少系统性、个性化的训练方案,还缺少有丰富经验的弱视老师的指导,掌握不好弱视训练的强度,以及枯燥的训练孩子不能很好的配合。
医院提示:家长要定期带孩子查视力情况,有问题及时解决,防患于未然。大同医院是经大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注册,大同市卫建委批医院,隶属于飞视集团旗下。大同市“眼中有爱”医院;医院“医联体合作单位”;医院;慈善公益报战略合作单位;大同广播电视台眼健康科普栏目合作单位。
可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术、飞秒个性化全激光近视手术、后巩膜加固术、角膜移植术、儿童及青少年近视眼防控、视疲劳诊疗、小儿斜弱视、视功能训练、除干眼治疗及眼保健等诊疗项目。
医院
身医院
长按识别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