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来讲18岁是近视手术的要求,但如果17岁的孩子,眼部如发育完全,同时也有摘镜意愿也是可以手术的。
那么孩子还小,做不了近视手术,那我家长就可以不管他?任由他发展,反正等18岁再考虑近视手术,一口气解决问题,多好?这未免太佛系了,可千万别这样,影响很大,会很伤孩子的。一旦发展成高度近视,眼底病变,可是很麻烦的。
所以,青少年阶段,即使已经近视了,也要控制,打好用眼基础,为将来做打算。舒适的佩戴眼镜,让人有一个健康的用眼环境,这里面有一个细微的知识点,很多人不知道、容易忽略。武汉大学附属爱尔眼科谢秀丽主任就来科普一下!
镜眼距,是指眼镜片后顶点到眼角膜前面的距离,不仅要左右对称,更不能过远或过近,否则会引起视疲劳等不适,更会影响镜片的有效光度和矫正效果。
常规的镜眼距一般为12毫米,而对于一副微结构离焦眼镜来说,在某些情况下,14毫米镜眼距,甚至能加强近视控制率!今天视光科的同事跟我谈起,科室来了位复查的小朋友,微结构离焦眼镜配戴了半年,小朋友也非常听话,做到了全天佩戴12个小时以上,但是经过复查对比发现孩子控制效果不太理想,近视增涨超过了预期。武汉医院视光师在综合评估后,决定调整这幅镜架的鼻托,把原来12毫米的镜眼距调远到了14毫米,验光试镜也相应调整到14毫米镜眼距下完成。今天刚好是调整了3个月后的复查,经过详细检查,我们惊喜的发现,调整后的近视控制情况果然比之前好了很多,这3个月度数和眼轴基本没涨。为什么镜眼距调整之后
反而会有更好的控制效果呢?
我们可以看到示意图中,当镜眼距为14毫米时,远处物体经过镜片离焦区,投射在视网膜敏感区域(黄斑中心凹旁10~20度)的近视性离焦面积占比(橘色部分),要多于12毫米的(紫色部分)占比,同时成像位置也更靠近敏感区域,正是这两种改变,让孩子的近视控制率得到了加强。那么这种调整
是否适用用于所有离焦镜呢?
当然不是!这需要结合孩子的近视程度、瞳孔大小、眼轴长度、以往近视发展速度等综合判断,所以一副成功的微结构离焦眼镜不仅仅是光度的准确,更多的是个性化设计和调整!#2月图文动态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