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暑假,眼科的儿科门诊就挤满了就诊的“小患者”。对于孩子近视,家长们不但自责平时没有管理好孩子的眼睛,同时又很担忧焦虑,孩子近视之后,该怎么办?对于大家的担忧,夏院长给大家详细讲解一下门诊中常见的一些近视问题!
孩子做检查,能不能不散瞳呢?散瞳对孩子的身体有伤害吗?
其实,这个问题在门诊的检查中常常遇见,医院夏院长表示:散瞳是眼科常见的检查方法,在儿童屈光检查以及成年查眼底等经常使用,虽然可能会有一些短暂的不适感,但安全性很高。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散瞳检查是必要的。
散瞳的原理是使用药物将瞳孔散大,使得医生能够更清楚地看到眼球的内部结构。它可以消除眼睛的调节能力,使得医生能够更准确地测量近视度数。如果孩子是假性近视,散瞳后近视度数会消失,孩子的视力可以得到恢复。而对于真性近视,散瞳后度数仍然存在,医生可以准确地测量出近视的度数和轴向,为后续的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
孩子近视之后,如何治疗?如何选择?
对此,夏院长表示:孩子近视的确需要控制,因为近视度数过高可能会影响生活和学习。不过,首先,我需要强调的是,无论选择何种控制方法,都应先经过专业医生的诊断和建议。目前,经过循证医学证实的,有效且相对安全的近视防控手段主要分为5大类,包括光学矫正、药物干预、行为干预、双眼视功能训练以及物理治疗。
1、光学矫正:主要是通过配戴眼镜来矫正近视。配戴眼镜的原则是选用使患者获得正常视力的较低度数凹镜片。另外,也可以使用角膜接触镜,其优点是对成像放大率影响较小,视野较大,不影响外观。硬性角膜接触镜对青少年近视的发展有一定的阻止作用。
2、药物干预:药师可以通过评估患者所用药物的选择、剂量和用药方案等方面进行评估和干预,以达到临床合理用药的目的。具体药物的使用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
、行为干预:包括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减少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定期进行眼部检查等。行为干预的目标是消除或改变导致近视的行为,比如过度使用电子产品,长时间近距离看书等。
4、双目视觉训练:通过训练双眼的协调能力,提高视觉功能。比如,可以训练两眼在看同一个物体时,能够使两眼的视线同时聚焦在同一个点上,从而增强视觉感知,提高视力。
5、物理治疗:比如准分子激光手术、眼内屈光手术等,可以改变眼球的前后轴长度,从而改变眼睛的屈光度,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
近视虽然无法逆转,但它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家长需要调整好心态,尽早进行筛查和干预,以避免孩子发生近视。如果已经发生了近视,应尽早采取控制措施,尽量将近视度数降低,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对于高度近视的情况,需要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及早发现并发症并进行干预,以避免出现视功能障碍。孩子近视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正确面对和接受这一情况,并做好接下来的防控工作,避免发展成为高度近视,这是最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