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的矫正—近视手术,近视手术分类及特点
屈光手术
屈光手术是以手术方式改变眼球的屈光状态,常见的有角膜屈光手术和眼内屈光手术。
角膜屈光手术
最早的手术方式有放射状角膜切开术,简称RK手术,因其并发症和后遗症较多目前已基本被准分子角膜屈光手术所取代。
准分子角膜屈光手术
手术方式有多种,包括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和准分子激光原位磨镶术(Lasik)等。
近年来随着飞秒激光的深入研究和应用,又开展了更新一代的飞秒激光近视手术。
眼内屈光手术以手术后是否保留晶状体分为两类,分别为:屈光性晶状体置换术(不保留晶状体)和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保留晶状体)。
我们现在以准分子激光原位磨镶术(LASIK)来了解准分子激光近视手术方式。
手术原理
是用一种特殊的微型角膜板层切割刀将角膜表层组织制作成一个带蒂的圆形角膜瓣,翻转角膜瓣后,在计算机控制下,用准分子激光对瓣下的角膜基质层拟去除的部分组织予以精确气化,然后于瓣下冲洗并将角膜瓣复位,以此改变角膜前表面的形态,调整角膜的屈光力,达到矫正近视、远视或散光的目的。
特点
LASIK手术是目前主流的近视手术术式,其因保留了角膜上皮和前弹力层,更符合角膜的解剖生理,其术后并发症如雾状混浊、屈光回退等的发生比PRK手术较小,手术后也没有明显的疼痛。
飞秒激光手术
飞秒激光手术是近几年来兴起的一种更新的屈光手术方式。
原理
利用飞秒激光在角膜上制作一个相应厚度的角膜基质透镜和一个微小角膜切口,再通过微小的角膜切口将制作好的角膜基质透镜取出,取出角膜基质透镜以后,角膜的屈光力得到了重塑,从而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
眼内屈光手术中常见的是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即在前房或者后房植入人工晶状体以改变眼的屈光状态。
目前后房型的人工晶状体因其并发症较少已逐渐替代前房型人工晶状体。这种眼内屈光手术适用于近视度数太高而角膜又不够厚,不适宜行角膜屈光手术的患者。
#爱眼科普打卡地#
下期继续更新“其他预防或改善近视的科学方法”,不要错过哟,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