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来临,又到了学生配镜的高峰期。不过近几年来,动辄数千元的配镜花销让家长们把近视和牙齿正畸、打生长激素一同列入了养娃“败家三件套”。近视眼是当今社会的一大健康问题,据统计,我国有近6亿近视人口,其中有1.5亿是儿童青少年。
目前,所有家长都非常重视学生的近视问题,毕竟一旦出现近视的问题,那么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很多影响,不仅要经常戴眼镜,还会导致自己的面容出现变化,颜值大幅度的下滑,而且在就业的时候,也会受到很多问题的困扰。
有很多的岗位,近视人群并不能上任,而如果想要参军,或者是一些特殊的专业,也对近视学生有着明确的规定,这种情况下,近视也成为了影响学生未来的一大因素,为了避免学生出现近视的问题,家长们想尽了各种方式方法。
然而,无论多么重视,学生们依旧会不断的出现近视的问题,由于年龄小,不适合做近视手术,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只能买眼镜给学生戴。毕竟如果不戴眼镜,学生甚至看不清黑板,这大大影响了他们的日常学习。不仅如此,还会增加患上其他眼病的风险,如青光眼、白内障、视网膜脱落等。因此,近视眼的防治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
然而,在这个看似光明的行业中,却隐藏着一个巨大的暗黑利益链,那就是眼镜市场。据调查,我国的眼镜市场规模已经超过亿元,而且还在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长。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花上千元买的一副眼镜,其实成本只有几十元。
在眼镜界曾流传着这样一句话:“20元的镜架,元卖给你是讲人情,元卖给你是讲交情,元卖给你是讲行情。”虽是吐槽之语,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眼镜市场的“水有多深”。一副动辄上千的眼镜,成本究竟是多少?谁在赚取“暴利”?
明月眼镜作为“中国镜片第一股”,曾在招股书中披露,年,每片镜片的成本为6.77元,每副成镜的成本为60.33元。小小的镜片也带来了高额利润,年,明月眼镜镜片业务的毛利率达60.04%。
博士眼镜是国内专业从事眼镜零售的连锁龙头企业,同样有着令人艳羡的毛利率。其曾披露过年的价格数据,当时镜架的采购单价为89.06元,而同期的销售价格达.88元;每片镜片的采购单价仅28.82元,同期售价则是.75元,售价是成本的近10倍。
另一方面,国际巨头牢牢占据着中国庞大的眼镜市场,蚕食着中高端市场的利润。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进入中国的依视路和卡尔蔡司就对本土品牌进行了一系列收购和入股。以依视路为例,其就先后入股江苏奥天光学、厦门雅瑞光学(拥有暴龙和陌森两个品牌)、香港光合作用(拥有木九十和AOJO两个品牌)等。
据数据显示,不停收购的依视路,市场份额超过20%位居首位;卡尔蔡司紧随其后,市场份额为15.1%;排在第三的万新光学。虽然是国产厂商,也被依视路入了股。市占率排在第四的明月镜片虽未被入股,但却面临严重的“卡脖子”。
招股书显示,受限于上游精细化工原料的供应、生产技术水平以及生产工艺中部分环节的环保要求,公司尚无法直接生产折射率为1.67及以上的树脂单体,主要靠向韩国KOC及其关联方三井中国、丹阳KOC采购。显然,镜片这部分的利润被其收割了。
此外,由于镜片行业的特殊性,需要的技术投入不高,更多的是在高附加人工服务上,最终也带来了行业对定价的控制。而这也是传统眼镜行业“畸形”的一个缩影。眼镜行业属于典型的“半医半商”行业,验光和配镜类似一个医疗过程,体验非常重要,这就造成了线下门店成为不可缺失的重要一环。
对于那些个体店来说,门店要开在人流量大的地方,标配要有验光师,房租和人工费用高企又导致了一个眼镜的价格翻了几十甚至上百倍。如此种种最终造成了整个行业的乱象丛生,为高价买单的消费者们只敢怒,而无力改变。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眼镜市场是一个充满了暗黑利益链的行业,而我们作为消费者,往往是被收割的对象。那么,我们该如何打破这个局面呢?首先要选择正规的眼镜店进行配镜,并且要查看该店的资质证书和信誉度等相关信息。
其次,在选择镜片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品牌和质量水平,不要盲目追求高价或进口产品。最后,在购买之前,可以提前了解市场价格和相关配镜知识,以便更好地判断商家的价格是否合理。
但仅靠消费者自己注意识别、防范明显不够。如何使眼镜价格相对规范化和透明化,撕掉外人眼中的“暴利”标签,还可以通过加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等措施来解决。此前,针对眼镜行业的“暴利”,曾有业内人士直言,一方面是因为行业巨头拥有很高定价权,另一方面则是产业链过长带来的低效。
而面对各个环节层层加价、销售成本居高不下,在业内人士看来,打破巨头对供应链的把持、缩短交易环节、为消费者提供性价比高的产品或才是国内眼镜行业发展的未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摆脱被收割近视眼的命运。#鲲鹏计划#对此,你有什么看法?你配眼镜吃过哪些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