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近视人数繁多的情形下,市面上出现了名目繁多的“治疗真、假性近视”的方法,偏离了理性、科学防治的轨道。那么,在近视防治方面存在着哪些误区呢?
误?区一:孩子还小不是近视 家长在听到自己孩子近视时常常脱口而问是假性近视还是真性近视。其实,假性近视只占青少年近视中的一个非常小的比例,它只是一种“近视”现象,本质上不是近视。 误区二:戴眼镜早近视加深 有些家长抱着越早戴眼镜,以后度数就会越高的陈旧观念,毫无根据地拒绝为孩子配镜矫正。其实,这一认识甚至比误区一中“假性近视观点”的影响更大。应该根据验光的结果,结合视力要求、眼位、眼肌运动、是否有弱视等综合条件考虑配镜处方。在配镜之前,第一件事是接受验光,只有明确眼的屈光状态,才能给予合适的矫正。 误区三:散瞳验光有害眼睛 事实上散瞳对眼睛并不会造成伤害,青少年验光需要散瞳,即用眼药水使睫状肌麻痹、瞳孔散大,在消除调节作用的情况下验光。散瞳验光不仅可以避免睫状肌调节过强,而且还能避免由于调节痉挛而引起的假性近视。尤其是幼儿或小学生散瞳验光,更有助于得到一个客观的指标,使验光度数更为准确。 误区四:各种疗法都能治近视 家长们都害怕自己的孩子从小就戴上眼镜。因此,孩子一旦患了近视,许多家长就会盲目地使用各种方法帮助孩子治疗。其实,现在许多治疗近视的方法和仪器如果应用不当反而会起反作用。 误区五:戴眼镜后不必复查 许多家长在给近视患儿配眼镜后,医院做检查了。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临床实践证实,医院复查是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