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区别概念:
什么是裸眼视力?
裸眼视力,就是没有使用眼镜等矫正手段的视力。这种视力是主观的,没有客观标准。而且可以训练。
两个相同近视度数的人测出了不同的视力,其实原理来自“大脑的模糊适应现象”。
更佳准确的是说法是:这些视力矫正机构所谓的视力训练,训练的不是眼睛,是大脑。因为大脑对不清晰是有一定的容忍范围的,只有超过了这个范围,我们才会感觉到不清晰。通过视力矫正机构大脑不断地适应模糊的视觉后,这段可容忍范围扩大,原本大脑认为不清晰的东西也会变得清晰,于是视力就提高了。
孩子在不断的训练过程中,大脑会告诉通过什么样的手段让自己的视力更加清晰,比如眯眼睛,歪头,揉眼睛等,甚至某些视力矫正机构会给孩子佩戴小孔镜,这些都是利用“小孔成像”的原理。然而这些行为也是近视加深的罪魁祸首。
另外,这些近视矫正机构中很多训练方法需要高强度的用眼,这样更加重了眼睛的视疲劳,许多小朋友每次训练之后都觉得视力变清晰了,但其实近视度数正在一点点的加深,等到超过大脑能容忍的范围,视力就会急剧下降。
所以裸眼视力是不能用来作为判断视力好坏的标准。
临床上制进展真正要控制的是眼轴,是屈光状态。在我的门诊里,经常要做的检查(如下图)我们一直在强调近视要控制要预防,除了为了提高视觉质量之外,更主要的是为了预防近视导致的眼底病变。近视增长,说白了就是眼轴在增长。目前高度近视的定义是度以上,然而这只是人为划分的一条界限。但是却不能肯定的说近视度数度的人就不会发生眼底病变。对于今天病例中的小朋友作为医生的我其实挺着急的,她的妈妈还一直在纠结还要不要继续去训练,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这种错误的认知其实已经耽误了孩子眼睛的治疗。作为医生的我也无可奈何,毕竟所有的选择权都在家长的手上。只能尽点微薄之力,写篇微文,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家长,能有一点反思。(表情包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