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网友和我反应说“孩子佩戴角膜塑形镜近两年了,白天的裸眼视力也是一直保持在1.0以上,一个月前镜片破裂了,医生告知需要重新验配。让停戴塑形镜一个月,在验光时惊讶的发现近视度数居然加深了度。”这到底是什么原因,网友猜测是不是因为停戴角膜塑形镜后从来导致近视反弹了?应该如何解决处理?
01我们需要知道的是视力并不是评价近视控制的指标
。其实视力就是主观心理物理学检查的一个结果,主要受到多因素的一个影响。我们视力的好,不仅仅只是因为需要眼球生理结构正常还需要大脑对视觉信息的一个处理正常。简单准确的来说,就是咱们的眼球只是负责帮你看到图像信息,而我们要看清楚主要是通过大脑对眼球的信息采集得到分析结果。
所以由此分说视力是一个很主观的检查,个体对于清晰的一个认知是会有一个很大的差异性,从客观上同样的视觉信息,有的人认为是一个很清晰但是有的会觉得很模糊。比如说,一个从来没有阅读需求,经常在地里劳作,她的检查视力是0.3,但不一样的是在她看来自己所看到的世界是很清晰的。而一个职业白领,经常要面对电子设备,查视力1.0,却会觉得自己所看到的世界是模糊的。这又是为什么呢?视力是具有一定的波动性,在儿童近视防控中,我们不能把视力作为评价近视控制效果唯一的指标。
眼轴的测量只是一个客观的检查,它并不受角膜形态的影响(比如说偏移),因此我们在验配角膜塑形镜的时候一般用眼轴作为评价角膜塑形镜近视防控效果的指标。在截止目前已发表的各类角膜塑形近视控制相关的文章都使用眼轴作为近视控制效果的观察指标。所以,做角膜塑形镜的儿童应该常规测量眼轴。
02塑形过度时,日间的裸眼视力也一样可以是1.0
出现这种有三种情况:塑形后眼的屈光状态应该是轻度的远视,塑形过度、明显过矫可能反而促进近视发展,塑形后会增加高阶像差,增加了验光的难度。
情况一、佩戴者摘下塑形镜后会出现向原始的近视状态“回弹”。假设刚摘镜时眼球的近视度数为0,裸眼的视力为1.0,之后角膜会慢慢开始回弹,可能到了晚上的时候,还会变成-0.50D,而裸眼的视力下降到0.6。(大家也不需要担心,因为在现代塑形镜实际情况中,验配师还会根据具体的实际患者的情况,比如说角膜的厚度角膜曲率值眼压)等情况去综合的考虑。可能还会给额外更多的“塑形压力”(过矫正)。所以,佩戴角膜塑形镜摘镜后的理想去逛状态是轻度远视。此时患者可以通过吱声的调节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远视力是可以降低的,而裸眼的视力仍然是1.0正常的情况。
情况二、怎么判断自己是塑形过度,由此可见“佩戴者如果出现摘镜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裸眼视力提高”如果你出现这种情况,那就说明这是你塑形过度的表现。塑形过度就会在白天裸眼状态就会形成一个远视力的状态。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这是因为在摘镜之后会随着角膜的反弹(近视化),远视就会渐渐减,上午远视力是+2.50D,到晚上就会变成+1.00D远视,这样所付出的调节力也会变少,会觉的视力变好了。如果你在这种情况下,裸眼视力不好又或者很不稳定,形成了明显的远视性离焦反而可能会促进近视的发展,这是属于不正常的现象。
情况三、临床研究表明角膜塑形镜后高阶像差增加,如果发生镜片偏移则会进一步地增加对塑形后的眼球验光的难度。而且儿童调节力强,要尽量放松调节才能霍的准确的结果。所以如果是这样的话,就很难发现问题。如果戴镜验光后表面出现比较高的远视力,说明塑形严重过矫正了。此时就会出现“裸眼视力1.0因为过矫正后,日间形成远视状态,靠调节代偿,但是停戴之后验光发现近视发展的情况很快。”
03停戴塑形镜后会出现反弹情况吗?
对于近视反弹,是指停戴塑形后,近视增加的速率反而比戴框架眼镜更快了,本文章第一节就就讲了角膜塑形反弹效应。戴塑形镜的主要目的就是控制近视,而不是白天裸眼视力1.0,不要忘记初衷。停戴塑形镜后可能会出现少量的反弹,但是不明显,与塑形镜的近视控制带来的利益相比,这点反弹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只要你接着佩戴就可以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