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这场攻坚战中,菁菁校园无疑是主战场之一。从学校的角度,该如何切实保障学生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在升学压力与视健康保护之间,又该如何取舍?记者就此采访了部分学校负责人。
防控近视,从坐姿矫正开始
防“近”这场战役,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已打了8年。
从年起,该校就将学生视健康列为重中之重,“虽然当时学生视力不良率低于全区平均值,但近视学生占比仍超过一半。”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校长陈立华回忆说。
为此,学校通过为学生配发坐姿矫正器、改善教室照明设备、建立爱眼工作室、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加长学生运动时间等综合举措,为学生的视力健康护航,8年来,该校学生近视率从55.03%下降到43.8%。
在这些综合措施中,正确的坐姿首当其冲。“特别是一年级新生,在掌握正确书写姿势方面存在一定困难。”陈立华说,为了让学生时刻注意写字、看书的姿势,该校将彩色丝带引入课堂。
丝带共分红、绿、黄3种颜色,长度为1尺,不同颜色代表不同意义——视力好的学生佩戴绿丝带,视力较好的佩戴黄丝带引起警示,视力欠佳的同学则要佩戴红丝带。“学生将丝带系到脖子上并与手腕连接,一方面可以提示学生自我调整不良坐姿,另一方面也在提醒老师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