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健康是人们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感受世界的最重要的器官,儿童青少年时期的孩子自律性差,对近视的危害认识不足,因此,父母对孩子保护视力的行为进行正确教育和引导就非常关键。
在儿童时期,孩子还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觉,部分眼病又无特殊症状,因此,家长要细心观察,最好带孩子定期检查。
北京华厦民众儿童眼病专家苏金萍主任指出:如有眼病家族史,1周岁前就要接受眼科医生检查;对3—6岁的孩子,无论孩子视力好坏,医院眼科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有条件者,应每3—6个月定期检查视力,并建立屈光发育档案。
如果发现孩子看东西时如果出现眯眼睛、凑得很近或者歪头等异常现象,家长就要及时带孩子就诊,以便及早发现弱视、斜视、屈光不正等眼病。
现在,近视的发病率呈现低龄化的趋势。近视眼一旦产生,难以逆转,因此,不能只“治”不“防”,更不能“病急乱投医”。
北京华厦民众儿童眼病专家苏金萍主任:近视发生年龄越早,预后越差,矫正的最好办法是配戴眼镜,有条件的家长最好给孩子验配角膜塑形镜。
另,家长切不可轻信某些没通过临床验证的仪器和药物,孩子医院进行医学验光检查后,依据医生的医学处方决定矫正方式,并选用正规厂家产品。
有些家长认为“近视最好不戴镜,越戴就越深”,这是不科学的,戴镜与不戴镜,孩子的近视度数均会上升,尤其是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度数还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这是近视本身的发展规律,与戴镜无关。
北京华厦民众儿童眼病专家苏金萍主任:在近视发展期采取一定的控制手段,虽然孩子的近视度数依然有可能加深,但却可以延缓增长速度。及时干预,尽力避免发展成为高度近视,还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苏金萍主任强调:近视度数的增长,不仅仅是越来越看不清,镜片越戴越厚那么简单。高度近视会引发很多的眼底并发症,虽然可以通过戴镜、手术矫正,但还可能存在其他眼睛损害的问题,比如视网膜问题:视网膜脱离、黄斑变性等,引起视力严重损伤,甚至失明。
有研究资料表明,18岁前把近视控制在度以内,可以降低74%的白内障风险,67%的青光眼风险,99%的黄斑病变风险,98%的视网膜脱离风险,这就是近视防控的意义。
另外,近视本身也直接影响孩子将来考学专业选择,参军、招飞、找工作、甚至是终身大事,所以我们要高度重视儿童青少年的近视防控。
目前,医院除了配框架眼镜、配角膜塑形镜,另外3分钟红光辅助治疗对近视防控也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平时生活中也要注意对眼睛的养护和营养的补充,比如眼罩、眼贴、护眼仪、叶黄素之类的产品就是非常好的居家护眼不错的选择。
孩子出现近视了,家长千万不能掉以轻心、麻痹大意。事实证明很多孩子之所以近视不断加深,根本原因还是家长抱有侥幸心理,结果“拖”出来了高度近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