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
近视矫正方法目前主要是佩戴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和屈光手术,不管何种方式,均是通过镜片或者改变眼屈光面的折射力,达到清晰成像在视网膜上的目的。一般治疗框架眼镜框架眼镜因其方便、经济、安全等特点是最常见的近视治疗方式,对于青少年或某些治疗的过程中需要短暂使用或者需要频繁调整参数的患者,最好选择框架眼镜。
对于配镜时机,并无明确定论,一般认为近视度数高于度或度,会影响正常工作学习,应该佩戴眼镜。对于青少年来说,其用眼较多且视力处于发展阶段,建议超过度应该佩戴框架眼镜,通过矫正视力减轻视疲劳。
角膜接触镜
角膜接触镜俗称隐形眼镜,其矫正原理和框架眼镜基本相同,不同的是这类眼镜与角膜直接接触,减少了框架眼镜距离眼睛较远所致的放大率改变,接触镜的度数一般比框架眼镜减少50~度。
角膜接触镜分为软镜和硬镜,各有优缺点。角膜塑形镜(OK镜)这是一种特殊设计的透气性硬镜,通过配戴使角膜中央区域的弧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平,从而暂时性降低一定量的近视度数,但是这种效果有限,一般适用于度以下的人群,且效果是可逆的,一旦停戴,近视度数会恢复原有水平,不能真正治愈近视。研究表明,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可延缓青少年眼轴长度进展,减缓近视度数增长,需由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酌情考虑验配,未成年儿童需要有家长监护配合治疗。药物治疗一直以来,近视并无对症的用药,近年来,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与口服叶黄素是否可以作为药物治疗存在争议,暂无确切定论。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用于控制近视进展是近年来视光学中药物控制近视研究的热点,虽然已有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了其对儿童近视控制的有效性,但并未进入临床指南推荐。手术治疗近视矫正手术可用于降低近视度数或治愈近视,主要适用于18岁以上度数稳定的近视患者,近视发展稳定在2年以上,每年近视屈光度增长不超过50度。近视手术治疗主要包括角膜屈光手术和人工晶状植入术。
角膜屈光手术是通过改变角膜前表面的形态以矫正屈光不正,最近十几年技术发展很快,下表介绍近年来的主流术式。
人工晶状植入术不是目前的主流治疗选择,适用于不愿意戴眼镜但又不适合激光角膜屈光手术者。术后并发症根据目前的技术发展,医院进行此类手术安全性较高,但是任何手术都有可能发生术后并发症。光学方面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屈光度数矫正不足或过矫引起视物模糊;短暂性或永久性眩光或光晕,尤其在夜间的视力下降;对比敏感度降低;产生规则或不规则散光。
医学方面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感染;反复发作角膜糜烂;单纯疱疹病毒角膜炎复发;角膜扩张或圆锥角膜;干眼症或原有的干眼症恶化,眼睛干涩;糖皮质激素诱导的高眼压症、青光眼、白内障;视网膜裂孔或脱离。
预后近视一旦发生,除非部分手术方式可治愈,其他矫正视力的方式都是需要终身进行的,但是一般来说其并不影响正常生活工作。重度近视与病理性近视可能引发视网膜病变、眼底损害等,需要特别注意,一旦发生不适须立刻就医。日常近视是一种可控可矫正的疾病,一般都不影响正常生活工作,“戴眼镜会加重近视”是一种误区,不要有过多的心理负担。青少年发现近视后,父母应该科学对待,避免把自己的焦虑情绪传递给孩子,发生前做好预防,发生后科学治疗。
日常生活管理1.选择正规验光配镜机构咨询,及时科学配镜,矫正视力,防止恶化。
2.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包括视力、眼压、视野、眼轴等的变化情况;18岁以下的青少年应该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眼科检查。
3.保持眼部卫生,不随意揉眼,即使是成年也要注意避免用眼过度疲劳。
4.戒烟、少量饮酒的健康生活方式利于视网膜及眼底的保护。
5.如果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一定要定期进行眼部检查,避免眼部并发症。
6.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及富含ω-3脂肪酸的金枪鱼、三文鱼等。
7.当突然出现视物模糊、视力丧失、眼前黑影、视野缺损、视力(尤以近视力)进行性或突发性下降,须及时就医排查视网膜脱离、青光眼、脑血管病等。
预防1.控制用眼距离,避免用眼距离33cm,避免近距离用眼时间超过45min。工作或阅读时,坚持“一尺一拳一寸(阅读距离33cm;身体距桌8cm;手距笔尖3.33cm)”护眼原则,保持良好坐姿。长时间用眼后注意眺望一下远方,休息下眼睛。
2.增加户外活动,每天必须有2小时以上,或每周10小时以上户外活动时间。
3.培养正确做眼保健操的习惯。
4.改善照明环境,避免在较暗光线下学习工作。
5.保障充足睡眠时间,让眼睛得以充分休息。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初中生每天睡眠9小时、高中阶段学生每天睡眠8小时。成年人每天应睡眠7~8小时(每天不宜少于6小时)。
6.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不躺着看书、玩手机,不在公交上看书、玩手机。
7.控制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使用,非学习目的的电子产品使用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使用电子产品学习30~40分钟后,应休息远眺放松10分钟。年龄越小,连续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应越短,可考虑使用有红光滤过功能的电子产品。
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