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6月,正是我最忙碌的时刻——备战高考,对于家村的孩子来说,高考是唯一改变命运的机会,十多年苦读就要见分晓了,家人有期盼,自己有向往,压力之大可想而知。但这一天,还是脚踩自行车,骑行了10公里从县城回到了农村,不为别的,因为侄女要出生了。虽然自己不能帮什么忙,但只想迎接迎接她的到来这一神圣时刻。侄女出生在老家的土坑上,有村里的接生婆助产,那时医院,生孩子都在自家土抗上生,主要原因还是没钱,大家都选择最经济的生孩子方式。
记得嫂子嫁到我们家的时候,村里都夸哥哥娶了个好媳妇。那时候父亲有一个55铁牛拖拉机跑运输,在那个机动车很贫乏的年代,加上父亲能吃苦,经常自己保养车,在外面跑车舍不得吃饭,饿着肚子等着回家吃饭,就这样吃苦勤俭养活了一大家子。
我们家当时说不上有多富,但是在村里算光景还可以。在我印象中,我们家没有找外人借过钱,不管是盖新房子、给哥娶媳妇,还是我和妹妹上高中读大学,都没借过钱。这也是父亲会赚钱,母亲会精打细算过日子的结果。
嫂子嫁到我们家第二年就生下了大侄女,她是我们家第三代的新人,出生后让大家欢喜得不得了,我和妹妹放学后就经常抱在怀里。记得我大学的第一个寒假回来,花了25元给侄女买了一个能上发条会跳的绿色机械青蛙。当时的25元,可是我一周的生活费。
还买了一套小太阳家庭教育丛书,是我的一个导师编写的。希望家人们能从小开发侄女的潜能,把把培养成才。但很快发现,这些丛书不知被扔到哪里去了,大家还是习惯于按照农村的土办法培养,偶尔会骂上几句,但更多的是疼爱。
记得有几次我放暑假回来,侄女在邻村的姥姥家,我放下行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骑上家里的摩托车,把侄女接回来。侄女是在大家的疼爱中成长起来。记得侄女去上幼儿园的时候,书包的带子放得太长了,拖到了地上,看着别的小朋友背着书包回到了家里,她急得直哭,这可把家人心疼坏了。
侄女从小学生成绩不错,但很小眼睛就近视了,影响了她的信心和学习。哥嫂经医院查眼底,配眼镜。
农村的孩子不上学就没有出路,为了让侄女有个前途,嫂子在县里租房子,给侄女过来做饭,做好她的后勤保障。侄女也顺利上了大学,只是高考成绩不理想,只上了一个三本。毕业后,侄女在大同打工,收入不高,减去租房和吃饭等生活开销,所剩无几。
侄女身高CM,体重多斤,个子高挑,肤白貌美,大学毕业,本应属于被人追求被人宠爱的年龄。但这些年感情并不顺利,有过相亲对象,要不自己觉得不合适,要不就是家里不同意,在外面漂泊了多年,还是没有找到自己的归宿。
现代人追求美的决心很大,侄女也不例外,她做了近视矫正手术,摘掉了眼镜,美貌更加突出了。
去年,侄女有家人的介绍下,去了陕西一家公司应聘并被录取,收入还算可以,也遇到了牵手的人。两人是同事介绍的,彼此第一感觉很不错,就往下发展了。对方是独生子,有些不成熟的地方,侄女的脾气也大,两人经常会互不相让,有伴嘴的时候,但吵归吵,闹归闹,但两人彼此心中有对方。
年5月,两人总算修成了成果,走进了婚姻的殿堂。我第一次见到侄女的丈夫,能感觉到他眼里全是她,相信他深爱着他。
我回到村里参加了侄女的回门宴。父母哥嫂找了几个亲朋好友忙了两天多,把村里的家布置得婚庆氛围极浓,充气拱形门柱立在巷口,巷子里几米间隔挂着彩条,院子里布满了彩条,还铺着红色的地毯,喜气的氛围直接拉满。
回门宴当天早上还按照村里的习俗吃了水果、茶食、油炸糕等,亲戚朋友早上4点就开始过来做凉菜、炒热菜、包饺子。虽然吃不了多少,但是该讲究的东西一样也不能少,这就是农村朴实的习俗。
当天,侄女分别穿着红色的礼服和白色的婚纱,高挑的她惊艳四方。这一天,她是最美的,也是最开心的,幸福的笑容一直挂在脸上。
婚礼是在县城最好的酒店举办的,来了将近人,整体氛围非常热烈。当哥哥牵着侄女的手缓缓走进婚礼现场,侄女的丈夫唱着《今天》,缓缓走到侄女的面前,牵起了侄女的手,两个男人完成了历史的交接。这一刻侄女已经离开原生家庭,组建了新的二人世界,她真的长大。
看着侄女长大了,成家了,我感慨三十年的时光一晃而过,这也许就是生命的轮回,下一代在长大,奔向远方。我们却在回忆,走回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