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全国近视眼防控高峰论坛(CSMC)延续昨日的精彩,全国各地的专家继续与眼科同道交流近视眼防控的方法、成果和心得。在第四单元——运营管理环节,复旦大医院的王晓瑛教授、浙江大学附属二院眼科中心的倪海龙教授和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园区美视美景眼科中心的刘慧颖教授先后进行了分享,让与会者受益匪浅。
王晓瑛教授——ICL的临床应用和发展趋势近视眼的防和治是不可忽略的两个重要方面。然而,角膜屈光手术并不能解决所有患者的近视问题,高度近视、薄角膜、圆锥角膜患者仍然在手术病人占一定的比例,此外还存在追求高视觉质量的需求。这些都促使着新的屈光手术技术的发展。
ICL/TICL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启了真正的眼内镜手术时代,它具有小切口、可折叠、可逆、美观等诸多优势,治疗矫正范围广,尤其能够同时矫正散光。V4cTICL是近年出现的新型ICL,为期十年的调查研究显示出了V4cTICL对术后视力提高的极大优越性(图1)。另外,对于复杂病例的治疗,例如超高度大散光近视眼、高度近视眼白内障、高度近视眼眼底病等,ICL联合其他眼科手术也能使患者获得更优的视觉质量。目前ICL的临床运用已经越来越广泛,且应用领域也得到了拓展,体现出了向较低近视度数应用的趋势(图2)。
图年3月至年11月V4cTICL术后效果调研
图2ICL全球趋势:平均度数越来越低
ICL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手术,若想做到视力提升的长治久安,获得远期良好效果,必须多学科联合诊治,多方位全面考虑影响患者视觉效果的因素,让越来越多的人得到视觉质量的提高,甚至改变他们的生活!
倪海龙教授——视光临床发展要素与近视防控目前我国近视防控状况虽然较前几年有所改善,但仍然严峻:医院未给予视光足够的重视,相当一部分人对自己的近视未作任何的检查与矫正,全国各地的近视防控水平参差不齐。这促使着国内的视光从业者成为“视光宣传员”,去脚踏实地地践行近视防控。
有力的视光宣传涵盖了我国的各行各业,尤其离不开临床工作,此时视光临床发展要素(图3)就显得极为重要。其中特色亚专业的建立(图4)使科室运转更为高效,眼科医生加强亚专科知识学习,进行基于临床文献调研和综合运用多项技术的治疗行为也能为患者带来更好的临床效果。
图3近视临床防控(左)与临床视光发展核心要素(右)
图4特色亚专业的建立
倪教授最后提出“3H”理论,即“Head,Hand,Heart”:一名眼科医生需要有充足的理论知识、灵巧的双手和为群众带去光明的心,才能在自己的临床工作中真正得做好近视防控。
刘慧颖教授——用视光理念完善屈光手术屈光手术是一个刚需手术,很多人因为职业、身体素质或者追求高生活质量,产生对屈光手术的需求。我国的近视眼比例在全球位于前列,且近视率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这很可能会进一步增加屈光手术的需求。作为屈光手术医生,我们应当从眼视光人,而不是仅仅从匠人的角度,去精益求精地做更多视光方面的考量和处理。
从早期的LASEK到全激光的Trans-PRK,从飞秒手术到全飞秒手术、ICL、晶体手术甚至现在正在开展的Rain-drop手术,屈光手术的术式日新月异,屈光医生应当如何选择呢?
从视光学角度出发,最清楚并不等于最舒服。在接诊病人后,应当明确患者视觉质量下降的本质:角膜散光还是全眼散光?薄角膜还是圆锥角膜(图5)?干眼症还是角膜炎(图6)?只有明确了这些,才能不断完善,作出合适的选择,达到屈光手术的终极目标:给患者真正适合的。
图5圆锥角膜和薄角膜
图6干眼和角膜炎
探求真理,服务社会我国近视率日益增长,近视眼防控容不得懈怠。正如大会主席褚仁远教授所说,“探求真理,服务社会”,全国各行各业的视光从业人员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参与进来,并在本次论坛中交流学习,进一步完善防控措施和治疗手段。
明年12月,我们相约继续畅谈近视眼防控!
惟视眼科赞赏